巧手绘国旗:红色教育润童心
7月9日上午,黎明社区活动中心内,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开启了“我爱五星红旗”手工课堂。志愿者王晓石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讲解了国旗的构成与象征意义:“五颗金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红色背景代表着革命先烈的热血。”孩子们听得入神,在随后的手工环节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黄色星星贴纸对准红色卡纸上的辅助线,连旗杆的长度都严格按比例制作。“老师,我的五角星贴得正吗?”小朋友们反复调整位置,直到志愿者点头肯定才露出笑容。活动将爱国情怀融入手工实践,孩子们完成的不仅是国旗作品,更是一颗颗赤子之心的生动表达。
图1 志愿者介绍国旗的含义
变废为宝:迷你垃圾桶诞生记
“折纸不仅能做千纸鹤,还能折出会‘工作’的垃圾桶!”志愿者将A4纸分发给孩子们,一步步演示垃圾桶的折叠技巧。小朋友们边折边回忆垃圾分类知识,小朋友们在制作的垃圾桶身上画满卡通标识。通过动手实践,让抽象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智慧。
图2 志愿者引导小朋友制作垃圾桶
知识口袋书:垃圾手册DIY
7月10日,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志愿者们特别设计了《垃圾小手册》制作环节。手册以四色卡通垃圾桶为主角,用生活化场景展示分类标准。“过期药品是什么垃圾?”、“塑料瓶要洗过再扔吗?”互动问答中,孩子们争相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小朋友们在手册上画满自己理解的分类图示:“鱼骨头是厨余垃圾,要画在绿色页面上!”活动结束时,许多孩子将手册郑重地放进书包,表示要带回家“考考爸爸妈妈”。
图3 小朋友们制作垃圾分类手册
艺术再生:3D脸谱挂画创作
7月11日的活动中,废弃材料化身艺术瑰宝。志愿者徐静蕾详细讲解了制作3D脸谱挂画的步骤,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用麻布底板、彩纸和回收饰品制作3D脸谱挂画。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们穿插讲解材料回收的意义:“一个瓶盖、一张废纸,都能通过创意获得新生。”小朋友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小饰品,如亮片、彩带等,进行头部装饰,通过粘贴这些小饰品,让脸谱更加生动有趣。活动尾声,孩子们高举作品合影,色彩斑斓的脸谱挂画不仅装点了社区空间,更传递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环保理念。

图4 小朋友们制作脸谱
三场手工活动,从庄严的国旗到创意的脸谱,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完成了一次次成长的跨越。这些作品不仅是纸张与色彩的拼贴,更是爱国情怀的凝聚、环保意识的觉醒和艺术创造力的绽放。相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环保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终将绽放出绿色未来的希望之花。
图5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