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细雨如丝,为夏日的暑热送来一丝清凉,建筑工程学院“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活动拉开帷幕。殷玉娟带领17名志愿者前往黎明社区日间活动照料中心开展第一场“垃圾分类”主题科普活动。志愿者们满怀热情,早早抵达并高效完成了场地布置工作。上午9点,开班仪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正式启动。首先,社区工作人员代表蒲怡江在开场致辞中对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家长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并期待小朋友们通过此次活动收获知识、拓展视野,实现全面成长。实践团指导教师殷玉娟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筹备情况。她表示,这是团队连续第三年在黎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今年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互动形式更加丰富。她特别感谢社区提供的平台和家长们的长期信任,同时希望志愿者团队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接着,志愿者代表王光虎在发言中郑重承诺:“全体志愿者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既要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又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他表示,团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仪式尾声,大家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图1 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结束后,第一场“垃圾分类科普”活动随即展开。志愿者温杜杰以“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这一启发性问题切入,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成功调动了现场气氛。小朋友们积极互动,纷纷举手分享见解,“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等回答展现出他们对环保的初步认知。温杜杰对孩子们的发言给予点评,并阐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实施垃圾分类不仅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举措。”随后,志愿者团队通过实物图例展示,结合废纸、塑料瓶、果皮、电池等生活常见物品,详细讲解了四色分类标准及投放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活动特别设置了动画视频展播环节。生动形象的画面、贴近生活的剧情,使垃圾分类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有效巩固,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图2 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科普
在“垃圾分类投放”实践环节,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印有各类物品图样的互动卡片。起初,小朋友们好奇地询问卡片用途,经志愿者耐心引导后,迅速掌握了游戏规则。孩子们热情高涨,准确地将卡片投入对应的四色分类垃圾桶模型,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小朋友们不仅巩固了分类知识,更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实践能力。志愿者们特别鼓励孩子们将所学带回家中,成为家庭垃圾分类的“小督导员”。本次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提升了参与儿童的环保意识,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培育了新生力量。后续将持续开展系列环保主题活动,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社区落地生根。

图3 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互动游戏
活动结束后,团队及时召开总结会议进行复盘。活动中心负责人着重强调安全保障措施,要求今后活动安排专人值守楼梯口等重点区域,消除安全隐患。殷玉娟充分肯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同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一是优化各环节时间分配,确保活动流程更紧凑;二是加强团队协作,重点关注参与度不足的儿童,确保每位孩子都能获得充分指导。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更贴心的服务和更完善的安全措施,为孩子们呈现更优质的环保教育体验。

图4 实践团复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