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王瑜,男,汉族,1957年7月生,7701班,机械制造专业,山东齐河人。1981年2月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中专毕业,1993年7月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工程师。先后在航空工业部第二九一厂、四川省普明机械厂、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绵阳分院、绵阳市高新区管委会、绵阳市招商局工作。2011年被选任绵阳市政府副市长。
祝福寄语
希望学校能够做成工程类的高等院校,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对“卓越”二字,要体现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创新型的工程类高等院校,目标培养的不仅仅是技师层面,还是工程师层面的。工程师的技术不是画画图、坐坐办公室,很多都是动手能力非常的强,工程师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序
绵阳,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成渝绵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基地。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探访地处绵阳的中航工业基地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不难发现成航学子的身影。而这一次,我们要走近的是我校77级校友,绵阳市政府副市长王瑜。当访谈前一个月左右,我们联系上这位老校友时,采访提纲发过去,很快就收到了回复,语气十分谦和而亲切,还对我们的案头工作表示了感谢,这一小小举动让采访组的同事们颇感温暖。
按照约定的时间,8月初,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校领导和采访组一行驱车前往绵阳市政府,见到了这位老校友。秘书把我们带到了政府会议室时,王瑜已在会议室等候,他热情地起身与我们每一个人握手并招呼我们落座。眼前的王瑜,身姿挺拔,一丝不乱的头发和干净整洁的衣着,看起来很年轻。也许也正是这股年轻朝气的精气神支撑着他从一个潜心专业技术的科技人走向了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平台。王瑜说:“我还是很喜欢搞科研和技术工作的,回想起那段钻研的日子仍然让人难忘,但是不管是做什么,都应身正品端,都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都应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走过来。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成航人的精神吧。”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子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年轻人,他们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结束,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或兵团务农,他们来自城市,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他们被叫做“知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锻炼,是当时国家的一项政策。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分为“老三届”(1966-1968年),“新五届”(1969-1973年),以及“后五届”(1974-1978年),总数约在1200万至1800万之间。王瑜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出生于1957年,祖籍山东,父母都是南下干部,1975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在蓬溪县新华公社一大队当知青,一直到1978年。76级以前的知识青年要读大学必须通过组织推荐。1977年恢复高考,群情激奋,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都渴望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走向人生的彼岸。1977年,王瑜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参加了这一次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般的高考。
王瑜回忆说:“当时在农村非常渴望读书,最开始都是通过推荐,必须要在农村呆两年以上才能推荐,后来恢复高考,大家都很踊跃地参加考试,但是一方面要务农一方面又要看书,复习都是很匆忙的。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有的是知青、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军人、还有的是机关干部,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多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在走。自己怎么样被录取的也记不清楚了,但是记得很清楚填报的时候看到‘航空’二字有说不出的向往。”当时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名为长征航空工业学校,隶属于中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部,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全国重点中专,也有着浓厚的军工背景。知识青年能够航空报国、投身军工,这一志向,是当初报考成都航校的大部分学子共同的追求,也是不少学子本能进入高等学府却毅然决然第一志愿报考成都航校的初衷。1978年4月,王瑜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进入到长征航空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当时的升学率和录取率不到5%,真可谓千军万马竞驰骋。那时候填报志愿是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一起填报,填3个大学志愿、3个中专学校志愿。成都航校是全国重点中专,属于优先录取的第一批中专学校,许多已上专科以上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被优先录取进入到成都航校。而且听当时学校老师讲77级同学中有不少人的高考分数是达到了本科录取线的。这批同学一踏进学校就充满了强劲的学习劲头,心有不甘,希望能继续深造,而这些有理想、有冲劲、有抱负的同学现在各行各业也干出了突出的成绩。
成航7701班的难舍情缘
当年77级学子一进学校就迎来了一场严格的分班考试。在同学们的回忆中,这场考试来得突然,没有准备,而且考的内容难度甚至超过了高考。考试后将所有同学重新分班,考试成绩靠前的一批学生集中到了7701,王瑜也被分到了这个班。为了培养好7701班的这帮好苗子,学校精细挑选了一批最优秀和有经验的老师执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也远远超过了中专学习的标准,提升到了专科和本科层次。王瑜的回忆中,在成都航校的学习是苦并快乐着的,当时老师们教得分外投入,同学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很多学习的场景至今难忘。
说到成航的老师,王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很多老师的身影都还历历在目,他们为了满足这个年级的同学对知识的渴求,下了很多功夫,包括备课和与同学交流,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刻苦,严谨、高标准,契合了中航工业的“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当时教制图的商老师,对制图要求精益求精,商老师所画的图和所带出来的学生拿出来一张图纸绝对是一件艺术品,整个图面非常整洁,一丝不苟,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非常漂亮。这一点对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和严谨的人生态度有了很大的帮助。教数学的胡振兴老师和张大建老师,上课十分认真,布置课余作业和检查作业很严格,从不马虎,晚上还要到教室进行辅导,不管再难的问题,都不厌其烦的讲解和辅导,直至同学们真正透彻理解和掌握为止。王瑜对力学老师陈栩的印象非常深刻,当年陈栩老师不仅在讲台上严谨认真、高标准,辅导作业也很仔细,课余时间还常和同学们在一起开展文体活动,一起驰骋球场、一起吹拉弹唱、一起谈笑风生。当年陈栩老师、张大建老师等一些年轻老师因为与77级的同学年龄接近、经历相似,师生之间更生一层朋友加兄弟的友谊,真可谓良师益友。陈栩老师当年赠送的几本力学参考书籍,王瑜很是珍惜,下功夫进行了研读,并做了厚厚几本学习笔记和练习题。他当年在成航时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成绩就一直比较好,这也为王瑜后来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取得较好成绩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研究生入学统考中,王瑜的材料力学考得90多分)。教授物理的刘鸿蔚老师、金属切削的张云路老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使77级的许多同学受益匪浅。大家对物理课和金属切削和机制工艺、工装设计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毕业后在技术工作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游刃有余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们上课的时候也常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引入来激发大家深入地思考, 77级中不少同学常到图书馆借阅一些本科甚至研究生层面的参考书籍,还令当时一些图书馆老师感到诧异。英语课对于初中和高中时期都学俄语的王瑜来说确实是相较其他同学而言更为困难的一门课程,但是当时英语课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帮助,激发起他一定要攻破这一难题的决心,几年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瑜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直到今天,作为市政府副市长的王瑜仍能用英语跟“老外”们轻松地交流沟通,2002年还曾经作为中国项目代表被派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意大利投资与技术中心(意大利米兰)工作三个多月时间。
在考入成都航校之前,同学们其实对什么是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是陌生的,只知道当时社会上非常需要机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个“万金油”专业。77级的同学大多数是从上山下乡的知青、从工人、农民中走出来的一代学子,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劲头一个比一个高。当时的社会,交通和信息化也不发达,即使四川和成都本地的同学周末或节假日也很少回家,总是在学校里住着,一门心思多读书、多学知识。每当晚自习结束,统一熄灯以后,在走廊、在路边,凡是有灯的地方都能看到借微弱灯光看书的身影,回到宿舍后,躺在床上又开始了七嘴八舌的睡前“卧谈会”,讨论当天所学的东西,大家轮流提问,你争我抢,争着答题,遇到难题就大家一起讨论答案,这种“卧谈会”确实能发挥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对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确能收到好的效果。那时,社会活动也是很少的,学校周围都是农田,最多的活动就是体育锻炼,篮球、排球、羽毛球,再就是看看坝坝电影。王瑜也是当时学校排球队的二传手。王瑜说:“我现从事政府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已荒废多年,但我的许多同学都非常优秀,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为了佼佼者,尤其在专业技术领域不少同学已取得骄人的成绩。比如:班长吴洪建能歌善舞,专业扎实,后来留校工作;同班同学彭建设是成都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教授;党为民现在是博士生导师;吴平波同学现已是中传集团总工程师;邓小刚同学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的首席专家,现在到了国防科大作副校长;78级的梁山同学在绵阳市总工会做副主席;还有很多学弟学妹现已成为中航工业的优秀骨干员工,在各项各业中都能看到成航学子们所取得的成绩等等……。
高考筛选出的好苗子只能证明学习好,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这一点,成都航院一直非常注重。源于航空、服务航空、军工,培养出的学生严谨、务实,有责任感,有担当也有追求的。王瑜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去132、420厂参观,看到了精湛的航空工艺流程,心中油然而生敬意,中航工业出的产品质量高,可靠性很强,主要靠的就是严谨。技术工作不含糊,每一级的技术员都要追求“零差错”,航空图纸“三审”、“三校”,首件严检、小批量试制到大批量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规范严谨,决不能出差错,每当设计完成一张图纸,签下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责任。老军工传承下来的精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忠诚、务实和强烈的保密意识,这些品质对王瑜从事政府管理和行政管理大有裨益。王瑜认为搞工程技术和做管理工作,本质上也有触类旁通之处,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有科学严谨工作态度,要有规划设计、工作谋划,要有科学、可行的思路和办法,在工作推进中也要有步骤、有流程、有验收考核、有反馈和完善提升等等。
从国防军工企业的技术员到市政府副市长
毕业后,王瑜被分配航空工业部第二九一厂机动处做技术员。二九一厂地处雅安,是国家三线建设时一个军工厂。记得当年工厂开展“新国标”的宣贯工作,组织全厂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学习,最后统一进行业务考试。结果全厂参与考试的科技人员中交卷最快、分数最高的是王瑜。 他因工作认真、专业技术扎实、能有效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很快被提拔成为了二九一厂机械动力处技术室主任。1987年工作调动回到绵阳,进入省军区的普明机械厂研究所从事汽车转向器的研发、设计等技术工作。在工厂的时候,技术方面的问题几乎难不到他,工厂的领导经常夸奖成都航校毕业的学生很多方面根本不逊色于有些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远远胜过他们。
王瑜读书的时候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虽然并不觉得自己是学霸,但他对机械制造工程技术非常有兴趣,也有学习钻研精神,始终想把专业知识再充实一些,向研究层面更进一步,甚至想成为一个机械制造领域的专家。1981年初毕业后,一同被分配到雅安工作的王瑜、彭建设和党为民三位同学相互鼓励,立志一起报考硕士研究生。1983年三人第一次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结果三位同学考试成绩总分都超过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当年统一考试共有6个科目,录取分数线是总分30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彭建设还参加了入学考试的面试环节,但都因当年录取名额的限制,没能如愿。毕业8年以后王瑜矢志不渝,再次报名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顺利考上了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国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著名专家,中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的艾兴院士的学生。
记得当年考研笔试合格后,通知参加面试的时候,主考老师出了几个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际题目,王瑜很快圆满的给出了解答,主考老师非常满意。攻读研究生期间,艾兴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使王瑜无论在学术研究、课题实验等科研能力,还是在协助导师做好助教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圆满完成研究生各项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课题的开展的同时,课余时间还带领部分研究生同学走出校门,到企业、到工厂搞勤工俭学,帮助济南市周边的一些机械制造企业搞技改、搞设计。这时的王瑜深深地体会到在成航打下的坚实基础,如:机械设计和机制工艺设计能力,各种机床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从技术员干起所积累的实际经验给自己带来的很大帮助。研究生课题做得很顺利,硕士论文答辩后,导师很舍不得这个好苗子,提议他继续攻读其博士研究生或留校任教。但王瑜反复考虑后还是决定回到绵阳,用所学知识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
王瑜当选为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3 年研究生毕业后,王瑜被分回到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院绵阳分院工作。当时的绵阳正在筹划建设高新区,高新区 工业企业比较多,对政府管理没什么概念的王瑜,被选拔到高新区做高新技术项目管理。在那儿,王瑜一干就是 8 年,分管项目、科技、企业服务。
王瑜是搞企业和技术出生的,从高新区经贸局局长、科技局局长、招商局局长、统计局局长、管委会副主任,到绵阳市招商局副局长、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绵阳游仙区政府副区长 ......企业工作很锻炼人,政府工作也很锻炼人,王瑜从一个企业的技术员成长为了“高新绵阳”的管理者。现在绵阳市政府所在地就位于发展成熟的绵阳高新区,有著名的绵阳火炬大厦和许多地标式的建筑,王瑜开玩笑说 :“我是看着它从一片农地里建起来的。”2000 年,绵阳开始搞经开区,王瑜调任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又调任游仙区副区长,2004 年进了绵阳市政协任副主席,2008 年转任为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1 年被选任绵阳市政府副市长,主管工业和科技,2013 分工调整,分管商务金融、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
王瑜在谈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说 :“干哪一行都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踏入成航的那一刻起,母校不仅从知识、技术、技能方面培养我们,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我所知道的成航学生中还没有发生过因为个人的操守、廉洁问题而走入歧途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就是做到了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加入九三学社的初衷源自不解的“科技”情缘
王瑜除了丰富的企业阅历和政府阅历,还有一层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九三学社成员。 2001 年开始担任九三学社绵阳市委主任委员,2002 年起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任。还曾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四川省人大代表,第九届四川省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常委。
王瑜当时加入九三学社时候,认为这是一个科技人员集中的群体,科技氛围更浓,他觉得在这个群体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后来才了解到九三学社作为一个参政党的重要使命和意义所在。9 月 3 日是抗日战争纪念日,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技座谈会”,宗旨是爱国民主科学。1945 年一批老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更名为“九三座谈会”,后于 1946 年 5 月 4 日正式宣布成立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一直是以科学技术界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拥有许多科技大家,如 :周培源、茅以升、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程开甲、王选、师昌绪等。
在王瑜的谈话中不止一次强调自己是科技人,是搞技术出身的。“干了这么多年还是比较怀念当年搞技术工作,每当经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来一套图纸、一个制造工艺流程,并在工厂的生产线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的时候,仿佛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件艺术品,顿时充满成就感。搞技术平时要多参阅和借鉴别人设计的精巧之处,不断吸取创新的营养,自己设计东西的时候才能不断创新升级,也非常有乐趣。”说到兴奋之处,年过半百的王瑜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脸,这种深深的技术情节挥散不去。王瑜说 :“现在干了 20 多年的行政,专业已经不凸显了,分管的方面也比较多,但是当年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深深的在脑海里,包括与工业企业沟通的时候还能够提出一些技术路线的思考和技术解决方案供企业参考,也算能够发挥一些专业知识的作用吧。” 王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收获了不少经验和体会,他说搞科研和技术工作突出讲求的是科学性,干政府管理工作既要讲科学行政、依法行政,与从事技术工作不同的是更突出讲求可行性。政府工作更多的是站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去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是较为微观地研究,越精专、越深透就越容易出成果。当然搞技术和搞管理从科学的思维角度也有一些触类旁通的地方。
心系母校发展寄语成航学子
采访中王瑜讲到,其实成航的每一位校友,当他踏进成航校门的那一刻,就与成都航校结下了一生的情缘,是成都航校引领我们走进了机械制造工程领域这一科技的殿堂,也使我们在毕业以后能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无论是搞设计、做学问,还是搞管理,都离不开当年成航求学时打下的知识基础,即使现在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其实也与这些知识的积累、人生经历的积累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是息息相关的。其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王瑜分管过工业也分管过服务业,他认为现在工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和装备。而目前最缺乏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我国制造业技师队伍十分缺乏,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高端化、产品优质化的瓶颈,成都航院的定位要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未来还要按照国家创新创业方面的要求,在制造业 2025 的目标和工业 4.0 版的发展趋势,要作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建议成都航院未来发展的定位,可立足于航空工业或军事工业的工程技术类院校发展,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重点培养制造业方面的工程师人才,国外的工程师是要到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不是只搞设计和研究的。在结构上也可以有一些创新层面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的创新能力,让一帮人出成果。国外的一些学生愿意进入职业院校,德国的制造业在全球认可度很高,与一批有创新性的技能性人才密不可分。
时光荏苒,转瞬离校 34 年,王瑜对于母校情怀不减,对于学弟学妹也寄予了厚望。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些共识,但是还要深挖学校精神的内涵。如何把这个内涵诠释得更广泛一些,能薪火相传。近几年的学生在学校精神的传承上显得较为弱化。通过校庆把学校的精神汇聚成精神财富。成都航院是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学校,这一点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跟很多年轻同志沟通时候讲到,未来的年轻一代面临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怎么去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在今后职场如何取胜,很多方面是依靠情商,更多的要有一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坚韧性。谁具有这种品格,谁就会在未来脱颖而出。现在年轻一代智商和信息量都不缺,缺的就是未来如何融入群体的团队意识和融入团队的能力,未来的成功更多的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团队的成功。所以团队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性格决定命运。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终会成功。(本文摘自《成都航院 50 年校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