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围绕“专题一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展开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冯璞主持。
首先,由本次集体备课主讲人聂鑫和蓝旭两位老师为大家讲解专题一单元一“学习思法:新阶段打牢思想道德与法治基础”和单元二“牢记使命:新时代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备课思路。专题一绪论部分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篇,其所涉及的内容对职业教育本科和高职高专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既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同时由于学情的不同,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在接受绪论知识内容时的差异性。基于此,聂鑫老师与蓝旭老师的备课思路各有侧重,分别从“前沿技术融合,突出授课重点”和“时代背景联结实践”切入,为绪论教学提供了差异化路径,通过丰富的现实案例和设计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参会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备课会现场
紧接着与会老师们围绕备课主题进行集中研讨,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与困惑点。在单元一“学习思法:新阶段打牢思想道德与法治基础”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如何帮助学生个体明确“在新时代该树立怎样的理想、遵守怎样的思想认知、道德与法律关系”,从而解答“为何必须学”这门课的核心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多数老师认为应将此部分紧扣青年个体发展,从“求职就业需遵守职业伦理”“人际交往需坚守道德底线”“权益受损需运用法律武器”等具体场景,说明课程是青年应对人生挑战的“实用指南”,直接回应“学习对我有什么用”的核心疑问,破解教学难点。
在单元二“牢记使命:新时代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备课环节中,老师们强调了应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作为教学重点,深入阐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家认为,应举例说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不仅是宏大口号,更是体现在坚守道德初心、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日常行动中,最终落脚到“立大志明大德是为了让我们在时代浪潮中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邢敏老师特别强调针对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学生,要增加授课内容的学理性支撑,同时还必须接地气,可尝试将人的本质这部分的理论与新时代大背景、民族复兴己任结合起来,增强授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增加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讲出学生喜欢听的“思政课”。
整个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收获颇丰。最后,冯璞老师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强调了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注重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