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基础教学部(美育教学中心)主办的美育浸润活动之“光·构·初现”首届美育习作展在图书馆二楼展厅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理科新生艺术素养培育为核心,通过化学成像、空间结构等跨学科创作实践,系统呈现了美育与基础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展览将持续至7月7日,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活动海报
本次展览围绕三大教学实践维度展开:基于经典蓝晒工艺(柠檬酸铁铵与铁氰化钾光敏反应原理),学生通过化学知识可视化转化,完成从分子方程式推导至蓝晒成像的全流程创作,实现科学原理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以传统竹编技艺为载体,探索几何拓扑关系、力学承重原理与艺术形态的关联性,通过立体编织实践强化空间思维训练,构建数学逻辑与造型语言的对话平台;涵盖8个理科班级,共计400名大一新生,在文智老师、陈卓老师的指导下,首次完成系统性艺术创作实践,充分展现了理科思维与审美意识的融合潜力。

作品展示
展览在严格遵循低成本高效能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同类美育活动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范式。蓝晒材料与专业级艺术纸张支撑全部影像作品创作,视觉传达系统涵盖学术海报、邀请函及立体展架设计,基础物料配置保障展览专业化运营。

作品展示
在科学艺术可视化体系构建方面,展览视觉系统深度融合学科符号与艺术语言。主海报采用化学分子式矩阵与竹编网格结构同构设计,邀请函运用蓝晒工艺实验样本作为核心视觉元素,X展架系统则呈现学生创作过程的原始实验数据记录,形成具有鲜明学科辨识度的视觉传达体系。

作品展示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理科新生艺术素养培育的一次创新探索,更为跨学科美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基础学科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