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制作的纪录片《红色丰碑:航空报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震撼播出。该片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为脉络,通过珍贵历史画面、航空人深情讲述与专家深度剖析,全景呈现中国航空工业从起步、突破到腾飞的壮丽征程,是一部兼具科普价值与精神力量的匠心之作。
核心看点
筚路蓝缕启新程
揭秘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 - 5 诞生背后的艰辛故事。1954 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洪都机械厂的科研人员在苏联专家指导下,从飞机修理起步摸索制造技术。首次公开当年科研人员手工测绘零件、用简陋设备组装飞机的珍贵画面,展现他们如何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仅用 83 天完成初教 - 5 的总装,实现中国航空工业 “从 0 到 1” 的突破。
科技攻坚铸重器
聚焦 “鲲龙” AG600 研制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首度披露 2023 年 AG600 完成灭火场景验证试飞前,科研团队如何攻克水陆两栖起降的技术难题。为解决水陆转换时的稳定性问题,团队经过数百次试验,创新设计船型机身底部结构,并采用特殊复合材料,最终实现完美过渡;同时公开汲水系统研发细节,展现科研人员如何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 20 秒汲水 12 吨的高效性能。
精神传承映长空
记录航空人代代相传的奋斗精神。讲述总设计师在 AG600 研制关键期,连续数月驻守试验场,与团队并肩作战的感人故事;展现老一辈航空人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授给年轻一代,助力中国航空工业薪火相传的场景,如老一辈工程师手把手教导新人调试飞机零部件的珍贵片段。
时代意义
《红色丰碑:航空报国》全景展现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见证中国成为全球少数能够自主研制先进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全系列航空装备的国家。通过展示 “鲲龙” AG600 等重大成果,彰显中国在航空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能力,填补国内水陆两栖大飞机的空白,极大提升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民生需求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影片深刻诠释 “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 的航空精神,激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投身强国建设。
播出影响
纪录片播出后迅速引发热烈反响,成为全网热议焦点。网友称赞其为 “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最佳窗口”,片中初教 - 5 首飞的珍贵影像、AG600 研制的幕后故事等片段,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航空科普爱好者纷纷表示,影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航空技术原理,让复杂的航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众多青少年观众被航空人的精神所感染,激发了对航空科技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推动航空科普知识的普及,成为弘扬航空精神、展现中国科技实力的经典之作。
在线观看:红色丰碑:航空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