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批建设者、退休教师 王乃冠
一、铭记红军老校长的表率作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值此学校五十华诞之际,记几件小事与同仁们共同回忆在“德胜园”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
大约是六五年元旦前,学校把我们大中专毕业生从专业对口劳动实习的四二〇厂招回学校,一部分教师做新生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课的教师全部投入到学校的基建工作中去。
建校初期,那时国家是计划经济,所有的基建材料,三机部计划调拨,或向成都市兄弟单位请求支援。我负责电器材料工作,像电线、灯头、开关、插座等。我们去求援,没有那么大面子,于是便请李校长带我们去。当我们提出这个要求时,老校长二话没说,穿上大衣跟我们往外走,他坚持不坐大卡车的副驾驶位置,让我们把他扶上车,顶着寒风,一直站在卡车上,去三机部在水碾河的物资供应站和一六一等厂向兄弟单位求援
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老校长这种艰苦朴素、模范带头作用的光荣传统,一直激励着我勤奋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教学工作中去。
二、一个小插曲
在与原德胜中学交接工作中,德中的一位老师对我们的老师说:“我们校长想留在你们学校工作。”我们学校
那位
老师沉思片刻说:“你们校长留下来想当领导,恐怕级别不够。”
那位
老师说:“嗳,我们校长每月工资六十多元呢。”我们
那位
老师不无提劲地说:“我们李校长每月工资二百八十元。”德中
那位
老师听得目瞪口呆……
不是党的改革开放,谁敢想,我现在的退休工资都是以千元来计呢。
三、学校条件艰苦,不计报酬,乐观工作
建校初期,学校条件确实艰苦,“德胜园”三十二亩半地,都是平房,而且很潮湿,学校没有浴室,吃用大部分靠井水,天气整天阴沉沉,天天盼望老天出太阳,能把被子晒晒。
某天,学校通知说,水泥已经到火车站了,要求大家去火车站把水泥装上卡车运回校。记得我们在学校的男女老师都参加了这项工作,当时没有手套,没有口罩等劳动保护设备。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没有一个人想到或提出什么加班费或误餐补助等条件。五十公斤一袋的水泥,一碰都是灰,我们这些老师什么时候干过这样的工作,但没有一个人说怪话,发牢骚,大家都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做这项工作。现在想想真是不容易。回到学校,个个累得都腰酸腿痛,简单洗洗倒头便睡。
回忆往事不胜感慨,每次到新校区去,心中不免会想到老的“德胜园”。
如今的新校区,占地近千亩,规模那么大,开设了那么多专业,建设的那么漂亮,吸引了八方学子到学校深造。作为一个老的“成航人”从心里感到高兴。
祝愿学校越办越好。
(审稿:魏春霖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