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1班 王永红
个人简介:王永红,男,1979.09至1983.07 在(长征)成都航校7901班学习;毕业后在陕西汉中012基地611部和华航光学仪器厂工作;1984年至1989年,西北工业大学函授学院学习;1986年至1993年,航空部成都发动机公司工艺处工装科任设计员、工程师;1994年至2001年,成都兴达洁具实业公司,历任设计员、厂长;2002年至今,在重庆聚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任技术负责人、质量总监。
在成都航校期间,在成发工作期间,参与过多种机型叶片的研制,并在FT8和中推叶片研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FT8的高压冷却通道支承的关键工序经我进行误差分析并创造性的提出工艺改进和工装设计,从而令项目顺利成功;帮助叶片分厂重新设计强力蠕动磨床辅助工装顺利实现涡轮叶片榫头的磨削;首创叶片曲面喷丸强度检查用的空间模拟;彻底解决中推叶片低熔点合金浇铸的误差问题)藉此在1992年获得成都发动机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祝福寄语:感谢母校给我的眷顾和培养,希望学校给更多优秀学生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机会。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机会和友情,努力学习,多掌握知识技能,必须提升自己的平台或把专业技术练精。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儿子比平日早很多时间起床,在镜子面前臭美了许久,我调侃他:是去约会吗?他有些愤怒的回击我:你乱说!我们今天全班去拍毕业照!哦,他们马上要迎接高考了,这样既留下纪念又能适当放松。看他认真的模样,我不禁若有所思:是啊,我们这么大的时候,不也是激情似火吗?晚上,我迫不及待的把珍藏多年的老照片翻了出来,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让我的思绪瞬间穿越回到那火红的年代。每张照片都有个故事,尤其我班接力队的合影,更是镌刻着一段辉煌的历程。时间过得真快啊,当年跨进航校大门的十五六岁少年,弹指间已过知天命的年代。尽管岁月之刀无情的在我们脸上平添了许多的沟壑,却怎么也抹不掉在航校展开的多姿多彩的青春画卷,冲不淡浓浓的同学情义和对母校的怀念。
航校的学习生活是很紧张的,但课余文体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各类体育项目和知识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记忆中最热门的莫过于每年春、秋季的田径运动会,那是航校上下最为盛大的节日,各班运动成绩和集体精神得以全面展现。而其间最吸引眼球的又得算4X100接力和10X300接力(男女混合)这些集体项目,每轮比赛,跑道上的你追我赶,局势跌宕起伏,伴随着千百人的助威呐喊,从始至终气氛都极为紧张热烈!
团队的合作、激烈的竞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极大的增强了各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班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在这两项,每每获得优胜,全班因此极为团结。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各班的成绩按团体总分来排序,总分前三名可以获取锦旗。个人项目冠军得7分,亚军5分,依次下去,第六名1分;团体项目得分翻倍;如果破记录,则加10分。
因为我们班的女生人数在全校最少,因此在女子项目的比赛中没有优势,为了获取锦旗我们必须在男子项目尤其集体项目上拼命获取优胜且尽量多破记录。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接力比赛,其成绩是维护班级荣誉的关键。
最早的成员组有张勋入列,第一次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那时学校还没有操场,只能借用005部队的场地,那里只有200米环形跑道,到80年秋,学校才有了自己的田径场,尽管是300米的煤渣环形跑道),我们就险胜同年级对手获得优胜。为了更上层楼,张勋力荐陈文俊顶替他(在集体荣誉面前,全班同学都在默默奉献)。从此,接力队的成员便固定下来且出场顺序始终不变:周晓东,聪明帅气,文体全才,起跑反应无人匹敌,是第一棒的最佳人选;徐钉,睿智而坚韧,弯道技术一流,第二棒非他莫属;陈文俊,性格虽内向而极其刚强,外冷内热,永不服输,排第三个出场;我呢,爆发力好,性如烈火,集体荣誉感极强,蒙大家信任来压阵。我们详尽地分析了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我们的平均速度虽然全校一流,但与对手的差距并不大,重要的是,个人的速度要提高零点几秒是很难的,但每次交接棒却可能差错更多!因此,练好交接棒,才是我们稳拿冠军的保障。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便时常在早操后或晚自习下课后加练交接棒技术,从不懈怠,从而在每次比赛我们都以绝对的优势获胜并不断刷新纪录(我们从不不失误),每赛都能为班上贡献24分(仅这一项,相当于别人三个冠军还多),用现在的时髦术语讲,我们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梦之队。但我们还不满足,决心突破50秒大关,为母校留下纪念。
就在我们踌躇满志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我在83年元月突患支气管扩张,大量吐血而住进川医!当川医内三科主任刘医生告诉我,这病目前的病因很复杂,还没有根治的手段,所以愈后要静养,以后只能参加轻微活动,切记不能做剧烈运动!这等于对我的业余运动生涯宣判了死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我无法容忍从此碌碌无为,因此情绪极度低落。同学们知道后,纷纷前来看我。整个住院期间,大家像安排好了似的,每天都有人来陪伴,罗萃良、周惊涛、陶迅、伍大云、张勋、邹智敏、周尚维、韦怀、雷敏、任建军……最让我动容的是刘晓辉,他是团支书,又是我(乃至全班)真正的大哥,我的全部换洗衣服都是他洗好晒干给我送来的,他每次来病房,都令我感到无比温暖,他那关爱的目光直可融冰化雪! 接力队的队友们也来了, 是晓东和徐钉,他俩怕刺激我,只是陪我聊天,绝口不提比赛;文俊呢,每次来看我时,总是一个人单独来,这家伙话不多,但却极具震撼: “你这算啥? 人家保尔柯察金把钢铁都练成了,你比他情况好多了,你行的!” 我从小的偶像就是保尔,听此一言,我几近绝望的心重又燃起希望的火光。女生们也结伴来看我了,那年月我们班男女界限很严,六个女生平时显得很孤独,男生们都不跟她们玩(为避嫌,其实还是有很多暗恋的_多年后才爆出),看着那六双美丽而期待的眼睛,更是激起我战胜困难的信念:为了兄弟姐妹们,我要创造奇迹,让医生的判决成为空谈!
病愈出院后,同室的室友晓辉、智敏、杨学把一切的生活琐事都包干了,他们想让我排除干扰,尽快恢复。然而毕竟时间短促,距离校运会开幕已经不到俩月了,我的体力恢复来得及吗(因为吐血太多,血色素一度低于10克,从而影响体力)?我非常着急。在我是否违背医嘱报名参赛的问题上,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晓辉为首的,持反对意见,理由是为我的身体健康着想;以罗萃良、陈文俊为代表的,力主我必须参赛,其中罗萃良的话很打动我: “永红,你若不参赛,我们4X100接力队可能还会是冠军,但会少10分的破记录加分,10X300的冠军肯定无望,你的个人项目也会少至少很多积分。那我们的团体名次肯定无缘三甲!你必须得参加!”陈文俊更绝:“你不参赛,会后悔一辈子的!老王,雄起!” 这个闷葫芦从来都语出不凡,这回又再次激起我万丈雄心:是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是我们在学校的最后机会!即使没达目标,只要能给我们班上添上哪怕1分,我也无愧同学们的期望,无愧他们的关爱!接下来就是拼命加强营养和坚持恢复性训练。每个晚自习课后以及星期日早上,都有人陪练,除了接力队的队友,罗萃良和周惊涛陪我最多,他们经常拿着秒表骗我(晚掐起跑时间,这样显示的速度就快),从而增强我的信心——这俩家伙,为了让我早日回归自信,真是不择手段!
我们翘首以盼的最后一届校运会终于开幕了,校园里到处飘扬着彩旗,流动着喜气洋洋的忙碌的人群,广播里不断播放着运动员进行曲和不时插播的报喜,田径场上更是欢声雷动,热闹非凡。我们班的比赛情况发展得不错,最神勇的是刘晓辉,在标枪和跨栏项目上拿到了31分;我们的10X300接力也拿到14分;其他同学也都完成了预定的拿分计划…….最后的决战——4X100接力决赛开始了,随着发令枪响,晓东几乎是压着枪声冲出起跑线,且越跑越快,太棒了!接着就见徐钉在第一个接力区脱颖而出,抢先进入弯道,很快取得了较大的领先,有戏!顺理成章的,陈文俊以很大的优势冲过最后一个弯道,只看见他面目狰狞地冲我飞奔而来!“该你的了,哥们!”晓东悄悄来到身边边提醒我。这时整个赛场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空气在沸腾、大地在震颤,我们班的啦啦队在忘情地欢呼,似乎带动着所有人在为我们呐喊!当接力棒敲进我手心的一霎那,直觉自己瞬间狠命的蹬了出去,同时耳朵里没了声音!加速,再加速,每一步仿佛要把跑道踏穿!感觉好极了,两侧的人群在飞快的向后闪去。没有对手,只有41个人的希望在推动我向前。当我整个人几乎是砸向终点线时,巨大的欢呼声如雷霆般在耳边突然再现!只听广播中传来:“捷报!7901班在刚刚结束的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中,创造了48秒37的好成绩,再次打破了校记录!”我们成功了,四个伙伴紧紧拥在一起,几乎夺眶而出的泪花噙满双眼!全班同学们都跑过来祝贺,男生们似乎要把我们几个抬上天!“伙计们,如果要是400米跑道,再铺上塑胶,咱们会跑进48秒!”晓东此时还颇有不甘。这是我们班的荣耀时刻,成绩背后渗透着咱班每个人的心血,承载着41颗心的期盼!我们再一次拿到团体总分第二名的锦旗。
我们四个伙伴,在航校的四年,因为全班的帮助,谱就了一段传奇,也许那个成绩放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但其中浓缩着7901的团结和友爱,这根爱的纽带维系着我们深深的情感,历久不变!那种奋发向上、永远争先的精神始终激励我冲破人生历程中的一道道险隘难关。我为7901而
骄傲,更为成都航校而自豪!学校孕育了我们,让我们有缘,结为这么团结友爱的集体!因为友爱,才让我浴火重生,从一个重病号短时成长为冠军并和队友们共创奇迹!因为有爱,我们班的毕业分配进行得异常顺利,没有纷争,没有埋怨,即便去艰苦地区的同学,都是完全自愿!多好的集体啊,那么重大的利害攸关,都没让学校和同学作难!分别后即便相距万水千山,也隔不开彼此的心意相连。几十年来,尽管高学历成了社会的泛滥,但我们从来不怕承认自己出自成航,因为我们无论在哪都是各自单位的中坚而备受赞叹!这种爱,永远会催生奇迹,在我们彼此心中掀起波澜!

从左至右为:周晓东、徐钉、陈文俊、王永红
(审稿: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