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开车经过城区二环路的科华立交。目光急促地扫过了右侧窗外的空地,这片曾今熟悉的地方,如今却已经变得有些荒凉,曾今大学一年级走过的宿舍、食堂、教学楼早已拆迁,零散的、半人高的草堆已遍及了这片区域。沿道路矗立的一排写着“绿地GIC”名字的房地产广告牌,才发觉这块昔日最熟悉的地方,却早已悄悄地变了模样。
2009年8月30日,晴。他——一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09级机械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大一新生走进了位于成都二环路科华立交旁的这个地方。图书馆门前的报名、签到。正对食堂外一列平房前排队领取被褥……过往的画面又一幅幅的在脑海中闪现。
他——一个大一新生,带着新鲜、新奇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之后不久,这个大一新生就从老师那学到了关于这所大学颇具幽默的形象概况:“一座叼着冰棍,还没吃完。就能从(大学)前门走到(大学)后门的学校。”校园面积的紧凑,其实也有不少的好处,让人能快速地能在食堂、教学楼、宿舍、篮球场之间自由转换,尤其是在冬季,离上课较近的距离对于赖床的学生能再多睡哪怕是1分钟也是很好的。
对于这所大学,给这个新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或者换句话说在他眼中最洋气的建筑就是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前面那一整片的草坪了,夏天躺在草坪上看书,晒太阳,在成都的闹市中聆听着二环路上车水马龙的声响。
开学军训后,学校的院学生会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招新工作,经过三轮的面试、筛选他进入了院学生会办公室,成为了一名学生会干事。在学生会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与来自学院各系的同学一起,为学院最浓重的学生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策划忙碌。艺术节期间各活动的安排,节目单、横幅、桌牌、请柬、统分表等的制作,与学生会同学一起忙的不亦乐乎。学习在继续,生活在继续,学生会充实快乐的生活让他逐渐感受到了院学生会的宗旨“服务同学,完善自我”的真正意义,学生会给他带来了很多,不论是交际的宽度还是能力提升的高度都让他有了很多的收获,在他刚踏入学生会时一位学姐曾告诉他:“不要问学生会能给你带来什么,而要问你能给学生会带来什么。”回首过去,从离开学校的那时起,再来回味这话,其实只是说明加入学生会的初心只是一种奉献,而不要讲究什么功利的成分,用执着、热爱以及责任去守护这个学生会的“家”。这是所有曾经在院学生会这个集体中工作成长起来的人最纯真的感悟,最难忘的初心。
对于09级的这批学生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见证了航院历史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时刻——航院新校区的搬迁。学校从成都锦江之畔搬迁到了龙泉万亩果园东山之下。搬迁到龙泉以后,机械系被拆分成了多个系别,而他所在的专业被重新命名为航空维修工程系。
如今已是2015年,细细一数离他毕业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光,幸运的是毕业以后他进入了一家航空公司,在机场从事着接送飞机进、出港。对飞机航前、航后的维护工作。三年的时光,褪去了他大学的青涩,他变得更加的成熟。三年的时间,会改变一个人很多。但关于大学,关于航院却成为他抹不去的一段痕迹,现在当他看着飞机的起飞、降落,他也会偶尔陷入沉思,“谁让他选择现在这份职业?”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航院,是成航交给了他最初关于民航的知识,是成航,带领他推开了一扇民航的大门。成航映满了他的成长,而他也庆幸曾是成航少年。

追忆航院,那映满青春的似水年华。他——一名成航少年,忘不了实训楼里乒乓作响气枪震动铆钉的声响。
追忆航院,那映满青春的似水年华。他——一名成航少年,忘不了食堂三楼学生会办公室里留下过的忙碌身影以及爽朗的笑声。
追忆航院,那映满青春的似水年华……如今时光已逝,但航院的足迹、航院的老师他不会忘记,因为那种印记叫做青春,那种印记叫做留恋与感恩……

10937班 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