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周勇,8205班,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成都航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现任四川通用航空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
1986年6月,19岁的周勇在彼时的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南楼205的学生宿舍内,手握全年级仅有2个名额的留校任教通知单,内心忐忑。留校的选择正确吗?自己的能力够吗?能不能以老师的身份带好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弟学妹?这些问号又让他兴奋。
曾经的成都航校学生,如今已是好友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后文简称成都航院)图书馆研究员陈萍秀形容周勇是一个春风化雨的人。无论是留校任教还是后来去到四川航空、成都航空,周勇一直以老师的身份自省自律,他将育人的使命扛在肩上,更将航空报国的志
向刻在心里。
也许,曾经那些问题的答案对周勇而言并不重要,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后来做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管理,这些身份都只不过是一份职业的“外壳”,即使如今已成为民航企业的高管,这一身职位也依然不是一个梦想般的存在:“没有什么光环,也谈不上成功”,因为从始至终,周勇只认准一件事——“我从成航来,我有身为成航人的责任。”
懵懂少年为人师长他把责任扛在肩上
1982年6月,周勇的中考成绩名列当时新都县全县前三。在那个中专教育尚处于黄金时期的年代,一心想早日参加工作的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在志愿书上写下“成都航空工业学校”。这也是他唯一的志愿。同年9月,周勇成为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的一名中专生。
“年轻时的很多选择也许仅仅基于直觉,可事实证明,凭直觉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正确的。”周勇笑着说道。他所说的正确并不是功利意义上的,而是他的确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归属感”。
入校时,从小担任班委干部的周勇选择继续担任班长。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中专班所有同学的宿舍编号、男女生人数,包括任课老师的名字,他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入党日期——1985年12月20日。“作为全年级第一批入党的2名学生之一,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是我整个读书生涯最骄傲的时刻。”那一年他18岁,这是他党员生涯的开始,也是他成年的开端。
回望读书时代,周勇从不以“优秀”来标榜自己。他言谈朴素,没有想象中企业高管的浮夸和套话,有的只是平易近人的真诚和温和。在成航,周勇一待就是8年,他形容这是一段为自己价值观塑形的人生之路。这里有如父母般疼爱自己的老师、有亲如兄弟的同学,他日复一日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释放青春的活力……他的读书生涯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但他在这段时光中发现了更深刻的价值——责任。
从前身为班长,要照顾并团结好班上的36名同学,毕业后成为辅导员,“8603”班就是他最大的牵挂。班里学生与他同龄,最大的学生与他同岁,初出茅庐的周勇要以引路人的身份与他们共处4年,这种责任感,是其他人无法深刻体会的。
即使学校有专门的教工宿舍,周勇也把寝室搬到了学生公寓,宿舍旁边就是他的办公室,无论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有需要,他随时就会出现在学生身边。4年来,周勇一直与学生吃住同行,学校评奖评优,他年年先进。
用“学而不厌”来形容青年周勇并不为过。“那时的我想学的东西很多,有用不完的精力。”周勇说道。在那个毕业即别离的年代,为了维系同学间的联络,他从零开始学习铅印打字,挽着袖子一笔一画地刻蜡纸、刷印油,编写属于“8205”班的专属刊物《雁南飞》,一写就是一整年;成为辅导员后,他坚持以批阅周记的方式与学生深入交流,用文字悉心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校广播室缺人,他开始练习普通话,学习广播录音播音,学习编节目。“这些在世俗层面看似没有价值的事情,恰恰奠定了我日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与学生一起锻炼、成长,是青年时代最美好的收获。”周勇感慨地说道。
周勇(左)向母校赠送航模
打破围墙触碰理想将未来的地图点亮
时至1989年,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周勇已在成航待了7年。
“在年轻气盛的年纪,脑子里总有一副更宏大的蓝图,总想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22岁,周勇感受到自己的坐标系在缩小——未来是否还有别的可能?校园一隅已圈不住他对新世界的渴望,想用自己的专业去触碰“航空报国”理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90年春节后,周勇入职四川省航空公司(后文简称川航),成为一名一线机务维修工,而那时他的学生还未毕业。“当然放不下,好在正逢学生毕业实习,加上学校支持,那时我白天参加川航的新员工培训、准备考试,晚上回校处理学校的工作,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整整一学期,周勇都在责任与梦想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
1990年至1997年,周勇在机务维修岗位走过人生的第二个8年。从事飞机质量管理与技术检验,意味着对飞机上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身家性命负责,这一工作,单是想想都不免令人心生敬畏。
周勇小心翼翼且细致入微,在维修一线无数次排除潜在故障,将上百吨重的钢铁成功送上蓝天。“过去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成长和进步,后来的幸福,就是看着自己保障的飞机顺利飞上蓝天、再平安返回地面。”周勇说道,当他放开老师的身份,以一线技术工人的眼光回望来时路,虽恍如隔世,但对职业的敬畏感、对岗位的责任心,他从未放下。
1997年底,适逢川航职称制度改革,周勇服从内部人事安排转岗至人力资源部辅助职称体系建设。“工作对象从精密器械变成电脑屏幕,收集员工信息、为新员工开报到单、一次次把文字信息录入计算机……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些工作的意义何在?”周勇说道。一边是满足条件、回到技术岗位晋升为工程师,一边是继续留在人力资源部晋升享受副科级待遇……两边薪酬相差千元,周勇又一次走到职业生涯的分岔路口。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机器’与‘人’的矛盾冲突之间艰难权衡。好在公司领导体谅,最大限度地给了我思考的时间。”周勇感激地说,在人力资源部,周勇与同事一起,经过一年时间,从无到有的建立起职称评价体系和相关技术平台,为公司留住人才拓展通道。同时与飞行学院、省职改办、民航局建立起联系,扩充了人脉。站稳脚跟后,周勇牵线人力资源部联系成都航院初建空乘专业,开始探索公司与学校联合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成立成人教育大专班反哺教学,至此,周勇以新的身份重新与学校建立起联系。
“当我开始放弃追问意义,回到‘怎样帮助人’的问题上来,才真正认清了,我还是想做与人有关的工作”,周勇想了想,然后坚定地说,“这一点,从没变过”。
栉风沐雨回到初心创造从“0”到“1”的奇迹
后来,川航经历股份制改造,重组为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川航股份)和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后文简称川航集团),周勇先后任川航股份机关党委副书记兼人事经理,川航集团办公室主持工作,在这一岗位上,他迎来人生中又一个富有阶段性意义的8年。
2008年,川航集团拟筹建四川航空培训中心,为国内航空公司提供培训服务和运营支援,周勇受命负责主持园区建设。跨行做基建,对周勇来说,这又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拓荒”。那一年,设计、招标、跑工地跑市场、谈判,后来包括培训中心宾馆的团队组建,全都在周勇的工作范畴之内,很多事情都得一一去学、去问、去践行。41岁,周勇依旧如海绵般努力扩充知识,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应对挑战。
9月,培训中心迎来第一批参训学员,共同经历过汶川地震,大家戴着安全帽在中心大楼里合影留念,那场景一直烙印在周勇心里。让他感动的,是看着湛蓝天空下,先前的烂尾楼变成一幢幢崭新的培训大楼,这里面有他举足轻重的一份力。
2010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川航集团、成都交通投资集团公司重组成立“成都航空有限公司”(后文简称成都航空)。周勇于2015年7月由川航集团委派至成都航空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先后分管公司保卫部、运营保障部、服务管理中心、文化传媒公司和外站基地,负责治安保卫、空保、后勤保障及物资供应、空地服务队伍建设、品牌服务和基地建设,管理一支占公司员工数量超1/3的队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而现在,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实力去带好队伍,用接下来的8年,去回到曾经在学校工作时诲人不倦的初心,以领导者的身份继续担负起航空报国的使命。
谈及工作后的“高光时刻”,周勇谦逊摆手:“做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达到某个目标,心里固然开心,但更重要的永远是下一个目标。”对于工作,周勇没有真正满意的时候,因为在他的逻辑中,工作就是漫长的长跑,他不会因为短暂的领先而满足,他永远在路上。
为数不多的喜悦有两次。一次是为了弥补公司前期战略规划遗憾,周勇带领一支团队去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找资源、寻合作、建队伍,从原来的不可能,到成功让公司赶上最后一班车进驻新机场,顺利实现“两场运行”,这是靠周勇和他的团队实现的一个从“0”到“1”。
另一次是在2022年1月28日,对周勇而言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前期策划、采购设备到试运营,不到半年时间,由周勇参与建设的成都航空西南培训中心落成,有效避免了公司人员培训时间与资源的浪费,为成都航空自主培训能力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这是他实现的又一个从“0”到“1”。
虽已近知命之年,周勇依然经常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劲儿,那不是来自名利双收的动力,而是“我必须要去做自己觉得骄傲的事情”,这一内驱力来自深刻的自省和与生俱来的责任心。就像他能那样清楚地记得公司接收第一架ARJ21国产民机的日子,从它的安全运行到商业运营,周勇作为践行者一步步见证了目前中国国产民机最大机队在成都航空的诞生,也参与了中国喷气客机飞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探索。
周勇(居中者)
形容起周勇,很多人都会用到同一个词,“责任”,这一“责任”,早在读书时代就出现在了周勇身上。用30余年的时间,他完成了从成都航院老师到成都航空高管的人生转型,但如今的他却觉得自己似乎兜兜转转回到初心,做回了曾经的第一份工作,“依然在当老师、带队伍”,周勇把青年员工亲切地唤作“那群孩子”,“遇到陷入迷茫、想要冲动离职的年轻员工,苦口婆心的教导少不了,有时甚至比他们的父母还要着急。”周勇说道。
从航空教育到航空维修,从航空制造到国产民机机队建设,一路走来,周勇似乎在不停地“破壁”,不停地重新开始,不断创造着从“0”到“1”的奇迹,而在这背后,航空报国的责任感始终如连绵的血脉贯穿其中,在他每一个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产生作用,血脉的源头,当然来自成都航院。
“我最庆幸的是,曾经在学校习得的学习能力和做人的本领,让我成为了一个还算执着且富有责任心的人”,周勇说道。正是这些品质让他适应了岗位和社会的变化,让他惯于审视和反思自身,也让他自然又坚定地与‘航空报国’的使命紧密相依。
虽然周勇始终认为,是自身的成长正好赶上祖国航空事业腾飞的好时代,但没有人能否认这一路以来他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抱负不能丢,珍惜时光、坚毅自强的品质不能忘,这是作为‘老学长’对学弟学妹最真诚的告诫。”采访最后,周勇谦逊地打趣道:“作为成都航院的校友,我应该没给母校丢脸吧?”他顿了顿,坚定地说:“只要力所能及,当然想为母校做更多事,因为我从成航来,我有身为成航人的责任。适逢甲子华诞,愿母校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文:采编组
审核:林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