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儿童环保意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建童心港湾,筑友爱黎明”基层服务实践团于7月6日至7日在黎明社区活动中心连续开展了两场“垃圾分类”主题绘画活动。活动通过创意绘画与知识普及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在为期两天的“垃圾分类”主题绘画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深化环保意识。活动伊始,志愿者李寿青带领小朋友们回顾了前日所学知识,随后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知识问答互动中,“垃圾分类包含几类”、“过期口红属于什么垃圾”等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大家争相举手回答,现场气氛活跃。掌握基础知识后,志愿者从美术角度切入,先教授红、黄、蓝三原色的调配原理,再逐步演示轮廓勾勒、色彩搭配等绘画技巧。孩子们在志愿者一对一的指导下,将刚学到的环保知识转化为创意画作——有的描绘出星座图案装饰的智能垃圾桶,有的画出动物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童话场景。
知识问答互动
小朋友绘画创作
两天的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从简单涂鸦逐渐升级为充满想象力的完整画作。活动特别设置了成果分享环节,孩子们踊跃上台展示作品,讲述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和困难。“我的绿色彩笔没墨了,志愿者姐姐教我用黄色和蓝色调出新绿色。”一位小朋友举着画满绿叶的作品自豪地说道。通过观看垃圾分类主题动画片和后续的问答互动,孩子们对环保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志愿者们为表现积极的孩子颁发小奖品,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小朋友分享绘画理念
两天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和基础绘画技能,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从生涩的线条到完整的画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分享,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环保艺术之旅。
小朋友们集体展示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