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能及业务范围 团内文件 信息公告 团情快讯 支部动态 团务知识 下载中心
今天是:
您好!欢迎访问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共青团网!
返回学院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团情快讯
扬剧《郑板桥》创作分享会首站启航成航,引领传统戏曲校园新风
发布时间:2025-10-12  来源: 林建鑫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国家级扬剧《郑板桥》校园系列创新分享会正式启幕。

分享会入场

作为扬剧《郑板桥》“剧本到舞台的创新转化”系列分享活动的首站,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于2025年10月8日晚联合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成功举办创作交流会。本次活动由校宣传部与团委承办,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机器人学院、新材料学院等三家学院协办,后续还将走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形成三校联动。分享会聚焦非遗艺术的当代创新与郑板桥清廉精神的青年化传递,现场师生互动热烈,为传统戏曲在高校的传播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

扬剧《郑板桥》不仅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更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是近年来传统戏曲在“守正创新”道路上的典范之作。该剧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生平为蓝本,通过“山东放粮”“卖画拒贿”等经典情节,将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民本情怀与清廉风骨,融入扬剧独特的艺术表达中。而此次首站分享会的核心,正是拆解这部精品剧目从文字剧本到舞台呈现的全链条创新——如何让历史人物“活”在现代舞台,如何用传统唱腔传递当代价值,如何以舞台设计强化清廉主题,成为现场解读的重点。

郑板桥戏剧桥段表演

作为三校联动的首站,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专场分享会特邀两位国家级主创,从“创作”与“表演”双维度解码创新。一级演员、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同时也是郑板桥的扮演者,则从表演创新角度分享:“为了让扬剧的程式化动作更易被学生理解,我们在保留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优化了身段设计,比如用‘抚竹’的细腻动作传递郑板桥对百姓的牵挂,让舞台语言更贴近现代审美。”一级编剧、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作为该剧剧本创作者,现场剖析了剧本创新的关键:“我们没有简单复刻历史,而是聚焦郑板桥‘为民’与‘清廉’的精神内核,通过‘卖画拒贿’等情节设计,让传统人物与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产生共鸣,这是剧本能打动年轻观众的核心。”两位名家的解读,让在场师生清晰看到一部传统戏曲从文字到舞台的创新路径。活动现场设置互动提问环节,学生围绕“扬剧如何吸引年轻人”“剧本创作中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等问题积极提问,主创团队逐一解答,让“创新分享”真正落地为双向交流。

名家解读

据了解,本次扬剧《郑板桥》校园系列活动采用“首站引领+三校联动”模式,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首站之后,10月9日16:00将走进四川师范大学,10月24日10:00将走进成都理工大学,且三校分享会均围绕“剧本到舞台的创新”核心主题展开,同时配套10月24日在成都东安湖大剧院的完整舞台演出,让师生在了解创新逻辑后,能沉浸式感受舞台成果。主办方表示,选择以“创新分享”为切入点,正是希望打破青年对传统戏曲的“距离感”,而三校联动则能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学生看到非遗艺术的现代活力。

学生积极互动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校团委负责人蒋晓敏表示,作为首站高校,学校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此次承接分享会首站,正是希望通过主创团队的专业解读,让学生不仅“看戏曲”,更能“懂创新”。“首站活动的成功,证明传统戏曲的创新故事能打动年轻人,也为后续两校活动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校团委负责人蒋晓敏发言

活动结束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师生纷纷分享感受。“之前觉得扬剧离我们很远,但今天听编剧老师讲如何把历史故事写成剧本,才知道传统艺术也在不断创新,这种‘拆解创新’的分享特别有意义。”一位学生说道。随着首站圆满落幕,扬剧《郑板桥》的创新故事与清廉精神,也将随后续两校活动,持续在川内高校传递非遗新韵。

分享会现场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2
地址: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建议使用IE浏览器 分辨率1024*768 蜀ICP 备05026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