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机构设置>>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首页 >> 思政课教学 >> 教学资源 >> 正文

  详细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1-12-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2018)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 42010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适用专业:本科生及士官学院所有专业

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班、三年制士官生

 

 

 

 

 

 

 

 

 


一、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16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川教[2005]71号)文件精神,按照军队对士官生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要求而制定。

二、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校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面向四年制本科班、三年制士官班的A类公共基础课。旨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进程,树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理论观念,理解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学生走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端着学习态度,树立科学“三观”,打下思想政治基础。建立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并指导行动。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奠定思想基础,明确行动指南。

3

形势与政策

了解形势与政策,提升把握时政的判断分析能力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近现代史演进

四、    课程的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力以及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辩证思维及实践能力,提升社会政治觉悟,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五、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

序号

学习情景

(模块/章)

学时

能力目标

教学成果

考核形式

备注

1

绪论

 

 

2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基本的认知。

课堂提问,活动参与次数与质量等形成性考核在总过程性考核中占10%

课堂教学考核形式主要是过程考核

。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可以适时调整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8

认识世界的物质性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掌握物质意识及其关系;掌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进行材料分析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秀作业示范汇报。过程性考核中占20%

3

第二章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6

了解认识论、实践论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真理的客观性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等原理,了解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完成实践调查报告1

调研报告,教师批阅,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4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4

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了解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养成生产力观。

用生产力的视角看社会发展,完成小论文1份,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

认识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使学生了解商品、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以“从价值规律看经济社会的一般现象”为题举办课堂答辩会。

6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

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及其原因实质。

课内外观看《大国崛起》,分组畅谈心得体会,提问讨论。

按组对讨论情况考评,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

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它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之社会形态

结合十九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分组讨论。教师酌情打分。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于中特建设事业。

科学社会主义之社会理想

 

 


六、 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授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和个人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强;能利用计算机收集并处理信息;有思想政治理论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或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10年以上教学经验。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 m2

功能说明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网络(无线)

网络课程品台

开展课堂项目

2

实践活动基地

校外的纪念馆、博物馆等

参观、调研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运行,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库以及练习和考试题库,确保教学线上、线下运行;与其他高校开发和建设共享资源;校内外实践基地等。

七、 建议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本课程理论教学为主,附加课内外实践环节。本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构成,各占50%。过程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0%按照课堂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计分,30%由考勤及课堂表现情况计分。总结性考核在期末组织,命题上应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一般考核类型分三类: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论述等。识记属于基础知识,出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型中。理解、综合运用出在简答、论述题等。重点在理解,难点在于综合运用。

八、 其它说明

1、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偏重理论学习,概念原理抽象,要求学习者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预习、复习的状态直接与其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关。课后学习必须加强本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把学习平台做实、做好。

2、实施要求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国家指定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版)。为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高因学生数量多,教学操作复杂等带来的不规范情况,允许本课程为每个学生编印发放辅导教材,使教学深入学生头脑,体现教学做合一,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本标准会根据实施情况酌情微调。                            

 

 

制订人:   刘晓波      审定人:  刘晓波   2018 11 26

 

 


  

版权所有 (C) 2019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蜀ICP 备05026981号
建议使用IE浏览器 分辨率136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