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机构设置>>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首页 >> 思政课教学 >> 教学资源 >> 正文

  详细内容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1-12-0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2018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学时:28

课程学分:2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士官管理学院除外)

授课对象:大一大二学生

 

 

 

 

 

 

 

 


一、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文件,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 课程的性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不仅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为未来从事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素质拓展

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与沟通、自我管理

2

专业导论

专业认知

3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素质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各类专业课程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

2

顶岗实习

就业能力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了解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以及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 素质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

学习模块

学习子

模块

学时

能力目标

教学成果

考核形式

备注

职业生涯规划

(16H)

 

启梦

2

明确大学阶段主要任务,提升发展自我的能力。

生涯彩虹图

考勤、参与、态度等素质考核作业

 

筑梦

12

能通过各种生涯评估工具来了解自我特性,能运用职业认知方法进行职业探索。

自我探索记录单

生涯人物访谈记录

考勤、参与、态度等素质考核作业

 

包括优秀校友讲座2H

 

圆梦

 

 

2

能掌握职业决策的方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决策平衡轮

决策平衡单

行动计划方案

考勤、参与、态度等素质考核作业

 

就业指导

(12H)

求职过程指导

8

能提高求职技能,有效管理求职过程。

求职简历

考勤、参与、态度等素质考核作业、测试

 

就业能力提升

4

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成长树

考勤、参与、态度等素质考核作业

 

包括企业专家讲座2H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

模块

名称

子模块名称

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与训练项目

学时

教学方法手段与

资源利用

教学环境说明

考核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

子模块一

启梦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激发学生树立生涯意识,积极主动地对自己进行生涯探索和规划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2. 生涯规划的意义;

3. 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2学时

宏观教学法:支架法

微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

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学生学习手册、微课等。

有无线网络的多媒体教室

考勤、参与、态度等素质考核,记入平时成绩。此部分考核占第二学期总成绩15%

模块二

筑梦

学生能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学生能掌握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

1.兴趣探索;

2.性格探索;

3.技能探索;

4.价值观探索

5.工作世界信息的内容;

6.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12学时

2学时优秀校友成长之路讲座)

宏观教学法:支架法

微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

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学生学习手册、微课、线上测评工具等。

 

有无线网络的多媒体教室

 

报告厅

考勤、课堂参与、态度等纳入平时考核;学习任务完成纳入阶段考核。此部分考核占第二学期总成绩65%

模块三

圆梦

学生能了解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掌握职业决策的方法,能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设立长远和近期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1. 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

2. 职业决策的方法和工具;

目标设立与行动计划。

2学时

宏观教学法:支架法

微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

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学生学习手册、微课、线上测评工具等。

多媒体教室

考勤、课堂参与、态度等纳入平时考核;学习任务完成纳入阶段考核。此部分考核占第二学期总成绩20%

 

 

 

 

就业指导

模块五

求职过程指导

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 求职简历的撰写;

3. 求职礼仪与面试技巧;

4. 就业权益保护。

5. 就业政策

8学时

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平台、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有无线网络的多媒体教室

考勤、课堂参与、态度等纳入平时考核;学习任务完成纳入阶段考核。此部分考核占第四学期总成绩70%

模块六

提升就业能力

学生能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的要求;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4学时(2学时企业行业专家讲座)

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平台、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

有无线网络的多媒体教室

 

报告厅

考勤、课堂参与、态度等纳入平时考核;学习任务完成纳入阶段考核。此部分考核占第四学期总成绩30%


六、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教师团队要求:教师团队由《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专任教师、部分专业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共同组成,各专业根据专业需求开发校外行业专家资源,形成校外兼职教师团队。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课程专任教师应为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专业课教师应具备3年以上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或教学经验,专职辅导员应具备3年以上辅导员工作经验,所有任课教师均为课程专业相关,或参加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基础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根据课程要求的能力目标选取适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付诸实施。

3)课程负责人:熟悉相关专业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4)“双师素质”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50%以上,要通过各类培训进修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为方便课程教学及满足各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需配备能联接校园网并可容纳100人左右的大型多媒体教室和能展相关活动的专用场地。

校内实训基地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 m2

功能说明

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室

电脑一台、桌椅若干、生涯规划测试卡片和工具若干。

20

为学生生涯咨询和就业指导提供个性化咨询。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为满足课程教学质量要求,应有线上线下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材料、相关网络测评工具、课程学习指导书等,课程相关资源在BB平台可见,学生可利用BB平台资源进行线下学习,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授课。

七、课程评价与考核

课程采取分段考核模式,在第二、第四学期分别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为两大模块: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和就业指导(第四学期)。课程成绩组成分两个部分:平时(针对考勤、学习态度方面、任务完成过程及质量)、终结考核;其中过程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核由教师给定任务(撰写职业规划书和求职简历),学生完成任务并在学习平台进行提交,教师评阅打分。

八、其它说明

1. 课程实施说明

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由课程教研室和各二级学院课程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因该课程的特殊性,课程分别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开展,具体授课内容根据专业不同可由各学院作适当调整,各学院根据各专业学生学期整体教学计划对课程开设的时间段进行适当安排。

因学生数量较多,教学操作复杂,允许本课程为学生编印发放辅导教材,使教学深入学生头脑,体现教学做合一,提升教学质量。

2. 课程组织机构说明

课程教学组织机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下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教研室按教学学院在全校下设8个教学小组,由各教学小组组织本学院的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管理与教学实施详见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组织管理与教学实施方案。

本标准会根据实施情况酌情做微调。   

 

 

                                    

制订人:高庆      审定人: 刘晓波       2018 11 26


  

版权所有 (C) 2019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蜀ICP 备05026981号
建议使用IE浏览器 分辨率136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