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机构设置>>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首页 >> 思政课教学 >> 教学资源 >> 正文

  详细内容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1-12-06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2019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课程代码:42003

课程学时:8学时

课程学分:1学分

开课时段:大学一、二年级

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

授课对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精神和三年制高职各专业的各专业标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要求的指导下,依据(1)中共中央 国务院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16号);(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3)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川教[2005]7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4)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5)《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6)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而制定。

 二、课程的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它要求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在四个学期均有开设,与先修或后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其它四门课程关系密切。本课程和其它学科也密切融合,它的体系建立在众多的学科基础之上,以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才学、美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又为学生顺利学好其它课程提供精神动力,鲜明体现了本课程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统一、系统性与多学科融合性统一的特点。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高中政治课

    了解基本知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打下思想政治基础,建立和弘扬主流价值观 。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解形势与政策与主流价值观,打下思想政治基础。建立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并指导行动。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结合形势与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奠定思想基础,明确行动指南。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结合形势与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中国的历史和国情。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结合形势与政策,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知识要点、结合国家政策出台的相关背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开拓视野、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和研讨,使大学生能够理清社会形势和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对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了解和正确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学生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诚、勤、信、行”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融于一体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

序号

学习情境

/模块/章)

学时

能力目标

教学成果

考核形式

备注

1

从严治党专题

2

   正确认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

课堂或网络作业

过程考核、小论文

教学模块会根据每年《教学要点》要求具体细化专题。

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

2

   清晰明确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

课堂或网络作业

过程考核、小论文

3

港澳台工作专题

2

  理性认识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

课堂或网络作业

过程考核、小论文

4

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

2

   全面了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

课堂或网络作业

过程考核、小论文

六、教学基本条件

1. 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专职教师需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法学和哲学等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分层建立特聘教授专家库,聘请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社科理论界专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等担任特约报告员。

2.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基本配置要求

场地大小/ m2

功能说明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网络(无线)、

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与条件

 

开展课堂项目

2

实践活动基地

校外的纪念馆、博物馆等

 

 

参观、调研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每学期根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库以及练习和考试题库,确保教学线上、线下运行;与其他高校开发和建设共享资源;校内外实践基地等。

七、课程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实行学期考核制,考评将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评,结合课堂表现、活动表现等综合观察。考核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要求决定。可以采用写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制作学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PPT等形式。本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构成,各占50%。过程性考核包括: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网课学习、学生社会实践(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作业、成果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等;期末考核采用写作论文、调查报告、PPT制作汇报等形式。

八、其它说明

    1、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治性与政策性、多元性、时效性和前因导向性等教学特点, 要求学习者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结合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会运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学校企合作方式  

1)聘请企业专家、创业能手兼职授课;

2)学生直接参观企业。

  3、实施要求

   1)根据教育部社政司的要求,课程主要以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校编《形势与政策授课指导书》以及中宣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图文、音像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料,教师将酌情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2)因本、专科学生教学要求的不同,本标准会根据实施情况酌情做微调。

 

 

 

制订人:   董庆佳       审定人:   刘晓波   201811 26

 


  

版权所有 (C) 2019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蜀ICP 备05026981号
建议使用IE浏览器 分辨率136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