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孟剑锋——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发布时间:2025-03-18 来源:

孟剑锋是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也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被誉为“大国工匠”,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

孟剑锋1974年出生于河北,19岁时进入北京工美集团旗下的握拉菲首饰公司,成为一名执模工人。初入行时,他从最基础的锉削、打磨学起,逐渐掌握了首饰加工的核心技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位老师傅用錾子在金片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从此被錾刻技艺深深吸引,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錾刻生涯。

錾刻是一项需要极高耐心和技巧的传统工艺,孟剑锋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他常说:“坚持不一定成功,但坚持到底才是成功。”这种执着的精神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要求极高,为了制作出精美的图案,反复琢磨、试验,开好一把錾子可能需要一个多月,对于上百万次的錾刻,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

2014年,孟剑锋受命制作北京APEC会议的国礼《和美》——一个纯银錾刻的丝巾果盘。为了做出仿竹编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他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他坚持用纯手工的方式在厚度仅0.6毫米的银片上编织出中国结和仿竹编的图案,这需要上百万次的錾刻,他的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右手还被烫出大泡,但他仍咬牙坚持奋战3个月,最终完成了这件惊艳世界的国礼。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也让錾刻技艺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孟剑锋深知传统工艺的传承至关重要。他不仅自己精益求精,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工匠,他将自己的技艺无私地传授给年轻徒弟。他带徒弟时注重天赋与努力,认为“想要干好,就必须要下苦功夫”。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徒弟已成为行业中的技术骨干,有的甚至接近他的水平。

面对现代科技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孟剑锋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他认为,科技创新与传统工艺并不矛盾,甚至可以提高传统工艺的效率。他积极参与技艺的创新,探索新的錾刻技法,还尝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如雕漆月季花钮是手工雕刻,花托则采用3D打印。

孟剑锋的故事和精神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坚守初心、传承创新。他用30多年的坚守,将錾刻技艺推向世界舞台,用双手诠释了“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他的事迹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骄傲,更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典范。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邮箱:bgs@cap.edu.cn
电话:028-88459369 88459301 8845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