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他深耕航天领域40余年,为160多枚火箭焊接“心脏”,为火箭的研制保驾护航,荣获“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他的故事和精神不仅体现了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展现了对国家和航天事业的忠诚与奉献。

高凤林1962年出生于河北,技校毕业后进入航天工业部,成为一名焊工。他最初对焊接技术并不感兴趣,但在一次参观火箭发动机焊接后,深受震撼,决心投身航天事业。通过虚心请教和刻苦训练,他练就了“稳、准、匀”的焊接技艺,甚至能在0.01秒内精准控制上万次操作,焊接精度达到0.01毫米,被誉为“金手天焊”。
高凤林在火箭发动机焊接领域攻克了数百项技术难题。例如,他在长征五号火箭研制中,解决了高压泵波纹管的焊接难题,将合格率从29%提升至92%,为火箭的成功发射提供了保障。他还参与了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焊接的火箭发动机占中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
高凤林因其卓越的技术,多次收到国外企业的高薪邀请,但他坚定拒绝,表示:“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他工匠精神的核心。
高凤林的技术不仅在国内备受认可,还赢得了国际声誉。他曾受邀解决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主持的AMS-02暗物质探测器项目的焊接难题,并获得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2014年,他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斩获三项金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实力。
高凤林不仅专注于自身技术的提升,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航天人才。他总结了一套“师带徒”模式,并编写了多部焊接技术手册,为中国航天事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他的班组被命名为“高凤林班组”,成为航天领域的标杆。
高凤林的故事和精神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报效祖国。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火箭“焊接心脏”,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他的事迹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更是新时代劳动者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