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本科毕业后,王海峰进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参与歼 -10飞机的研制工作。1987年,他成为歼 -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首位硕士研究生,主攻飞行控制方向。1998年歼 -10首飞后,他带领试飞设计技术团队,首次编写完整的歼 -10飞机试飞要求,提出平台、性能和任务三线并举的试飞路线,编撰试飞大纲建议稿,大幅压缩试飞周期和科目;还规划将歼 -10飞机的保障模式由传统的“四随”保障提升为综合保障模式,开创了由设计师系统深度牵引试飞以及三代机先进保障设计和使用维护的先河。最终歼 -10飞机仅用4年时间完成全部试飞和领先试用任务,实现当年定型、当年交付部队的目标。
之后王海峰担任歼 -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挑战推力矢量技术研究领域的“禁区”——单发飞机配备360°轴向推力矢量发动机。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 -10B TVC验证机以出色的操作性能,完成“榔头”“大迎角360°滚转”“落叶飘”“眼镜蛇”等一连串典型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惊艳全场,使中国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掌握推力矢量技术的国家。
王海峰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等不来的,要不来的”,他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航空报国责任,其主持研制了中国首型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改进型超音速战斗机歼 -10C飞机,配装先进航电系统及多型先进机载武器,具备中近距制空和对地面、对海面精确打击能力,成为空军主战装备并担负战斗值班任务。
在研制歼 -20飞机时,王海峰首次提出“试飞改装一体化”设计模式,实现试飞测试状态与设计状态的严格统一,缩减了试飞改装周期,大幅降低试飞风险,确保飞行验证的有效性,相关模式已成为中国先进战机设计生产的标准范式。他还突破战斗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创建先进战机自主保障体系,提升了歼 -20飞机的保障效能和战斗力。
王海峰和他的团队一起,始终铭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奋力攻坚,勇于探索前沿技术,奋力推动航空关键领域突破,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跨越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