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案例
2018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首飞成功发来贺电,他说“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从1951年至2021年,新中国航空事业走过了70年,航空工业肩负党和人民重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长期奋斗中取得了一个有一个辉煌成就,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航空报国精神。
航空报国精神是中航工业的精神血脉
(一)航空报国、矢志不渝
从1980年运-10首飞到2017年C919首飞成功,跨越半世纪的逐梦历程彰显出的永不放弃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行业精神;结合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提炼形成的“飞豹”精神、“歼10”精神等重点型号精神;以“航空工业英模”罗阳为代表的“爱国奉献、为民务实、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精神。
航空报国成为了所有航空人矢志不渝的统一底色。反映了航空工业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历史文化和行为准则。
(二)航空报国、奉献担当
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款飞机是歼教1,1956年开始研制,1958年成功首飞。那时候研制飞机,离不开实物样机,沈飞一位八级木工带着一个小组,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做出了跟真机一样大小的木质样机。歼教1,一型全新设计的飞机,从研制到上天,总共只用了700多个昼夜,这是用拼搏精神创出的奇迹!
用毕生熔铸着“中国心”的吴大观,在弥留之际,说了三句话:“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1998年,歼10成功首飞,试飞员雷强抱着总设计师宋文骢失声痛哭: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战斗机啊!宋文骢当天决定把自己的生日改为3月23日……数年后,歼1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宋文骢在列装仪式上说:“孩子,你18岁了,终于长大参军了,可以报效国家了……祖国终将记住,蓝天终将记住。”
歼-15研制总指挥罗阳,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航空事业,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给自己留下,他曾说:“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先进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使我国的国防工业能够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中航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大国工匠方文墨。他用手工锉削精度数控机床都很难达,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命名为 “文墨精度”。一家企业开出48万元的年薪向他招手,他说“我们家三代同属沈飞航空人,我从一个‘半成品’成长为合格航空人,我的家在这里、根也在这里。”
徐丁丁,中航工业劳动模范,30多年来,他率领的团队完成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修改图纸千余张,校对数据几万个,累计出差3000余天,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他说:“有用户的地方就是工作岗位,有螺旋桨的地方就是战场。”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多晚,他都第一时间赶到办公室,处理相关事务,不让出差影响其他工作进展。
像吴大观、宋文骢、罗阳、方文墨这样的个人和群体,在中航工业数不胜数,他们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新中国航空事业的突飞猛进,得益于他们默默耕耘和奉献。
(三)航空报国、服务人民
在报国的征途中,航空人更是勇于担当,发挥着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民生事业的顶梁柱、急难险重的定心丸的作用。
2020年,航空人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双线作战”中,奔忙的身影坚定而从容:全年目标不放松,不获全胜不收兵;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姿态,提前6天完成全自动口罩机样机研制;将防疫设备接连不断输往防控一线,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践行着航空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航空工业在5个定点扶贫县建立85个产业项目,实现工业产业项目全覆盖;以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提供内生动力,连续3年开展“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共培训贫困地区教师8000多人。航空工业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航空人的智慧和力量。
(四)航空报国、敢为人先
航空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是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是现代科学技术集大成的工程技术领域。每一项重大航空项目研制,都需要突破数以百计的关键技术,形成一大批领先创新成果,并向外溢出和辐射,对国家科技与工业体系形成整体拉动。
有关研究显示,航空专业技术是50%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航空工业领域每投入1亿元的研发,可持续产生每年7000万元的产值;一个航空工业项目发展10年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一个新研民机项目,在10年内可创造出项目自身10倍以上的产值。
创新是航空工业时代要求。标志着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由第三代跨入了第四代的歼20总设计师杨伟说:“歼20能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就是要与世界强者逐梦蓝天,要使我们驾驭航空装备发展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逐梦蓝天,忠诚奉献的航空人,有什么不可能呢”。他还说:“只有坚持创新的思维,才能够不断牵引我们实现战略目标。”
四、传承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航空报国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忠诚奉献、逐梦蓝天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作为航空报国精神内涵的精准表达。她完美的诠释了航空报国的精神内涵,展现了航空人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一代代航空人,用70年的坚韧执着,埋头苦干,实现由小到大的跨越;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精神内涵,中航工业的辉煌成就,是一代代航空人用航空报国精神谱写的绚丽篇章。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凝聚伟大力量,伟大力量护航伟大事业。
(二)忠诚、奉献、创新、逐梦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体现了航空工业“忠诚、奉献、创新、逐梦”价值遵循。
1、使命担当的忠诚精神。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是航空工业生存之“根”。忠诚始终是航空人最鲜明的政治本色。“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是航空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忠诚永远是航空人对时代的庄严承诺。
2、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在中航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征程中,奉献始终是航空人最可贵的高尚情怀。航空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奉献是航空人的文化基因,是航空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崇高选择。
3、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创新始终是航空人最昂扬的奋进姿态。一代代航空人自强不息、锐意探索、敢于突破,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从修理仿制到跟踪发展,再到自主创新,努力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接续奋斗的逐梦精神。在中国航空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基础差、底子薄、经验少、储备不足、人才缺乏、设备落后,还有西方国家的严密封锁。想完成超越,唯有拼搏!奋斗!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磅礴力量,逐梦蓝天始终是航空人最笃定的高远志向。
(三)传承航空报国精神,牢记责任担当
人类的活动不断向天空与太空拓展,国家民族的生存安全、发展利益也越来越多地与空、天领域密切关联。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面对民族复兴征途上的机遇与挑战,根基在民心,关键在精神。。
航空报国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中航工业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她和其他红色精神一样,都是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接续奋斗、不负青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航空报国精神,就要
1、用忠诚书写使命担当。忠诚是事业之魂。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刻进骨子、融于血脉。把“忠诚”永远作为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庄严承诺。
2、用奉献执着坚守事业。执着是动力之源。坚韧执着,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矢志不渝,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把“奉献”最为我们最可贵的情怀。
3、用创新突破困难挑战极限。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强不息、锐意探索、敢于突破,努力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创新”当作我们最昂扬的奋进姿态。
4、用接续奋斗实现梦想。生命不息,脚踏实地,迎接挑战、奋斗不止。在奔跑中奋力追逐梦想。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梦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