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观——心系动力、航空报国

发布时间:2025-03-05 来源:

吴大观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用毕生精力和热爱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实现了一项又一项的成就: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坚定忠诚于党的理想信念,是献身航空事业、报效祖国的决心。

吴大观刚上大学时学的是机械,但在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我国肆意横行之后,他悲愤交加,立志航空报国,转入当时最冷门的航空系。毕业后毅然选择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工作,潜心研究,只为掌握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多年的勤学苦练后,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深造,学成后,虽然有很多国外的公司想要高薪聘请他,但他毅然地选择了回国,创建与发展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

回国后,吴大观开始组建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及其艰苦的时期,吴大观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虽然面临国家资金短缺、国外技术封锁、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他们披肝沥胆、忘我拼搏,以设计室为家,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发动机的奋斗历程。吴大观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始终坚信中国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在毫无设计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发动机研制成功,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动机试验工作中,吴大观同时看重一项技术和设备,即测试仪表和测试技术。他的理念是高精度的测量传感器,都要立足于国内,自力更生,即使受国际封锁,也不会因此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研制。

在其它老人都该颐享晚年的年纪,吴大观却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不仅对自身要求严格,不断学习航空发动机的新技术,从理论上提升自己;而且注重对后辈的培养,总结在基层研制发动机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设计工作的技术关键。他说:“我有看不完的书、学不完的技术和做不完的事。”就这样,吴大观一直到最后,都还在为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生活上,吴大观十分艰苦朴素,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不是主动交党费,就是救济困难的员工家庭,或者捐给了“希望工程”。

吴大观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情操、毕生的拼搏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实践。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邮箱:bgs@cap.edu.cn
电话:028-88459369 88459301 8845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