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航空报国、勇于探索

发布时间:2025-03-03 来源: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全部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他的一生为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带来深远影响。

1884年,冯如出生于广东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飞天故事充满向往。后随父到美国谋生,在旧金山看到工业发达,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业的发达,决心学技术救中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列强瓜分中国,冯如想通过造军舰报国,增强国家军事水平。随着莱特兄弟的成功,航空已作为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登上历史舞台,影响到各个方面。冯如敏锐地意识到飞机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遂决定研制飞机。

虽然资金紧缺,冯如通过变卖财物、申请援助等方式克服困难,办起了飞机制造公司。在资料匮乏、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飞机从设计、制造到驾驶的全部工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制造飞机的过程当然不是顺利的,首次试飞就失败了,不仅飞机坠落,而且厂房被大火烧毁,但是冯如仍然不气馁,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案,研制飞机,始终没有放弃,以“苟无成、毋宁死”的决心坚持到底。

冯如通过对大量与航空相关科学文献的阅读钻研,收集飞机资料,多次观察研究鸟类飞行状况,以莱特型双翼飞机为参考,借鉴其它飞机优势,不断完善设计和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09年9月,“冯如一号”制成,9月21日试飞成功,飞行约800米,为中国动力载人飞行史开了先河。试飞时,由于航空技术刚起步,飞行风险巨大,但是冯如亲自试飞,不惧危险,为航空事业勇敢探索。集1910年7月,“冯如二号”制成,性能大幅提升,冯如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甲等飞行员证书。

在试制成功世界先进的载人飞机,并成为世界知名飞行家之后,他拒绝了国外的高薪待遇,毅然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机制造厂迁回祖国,将自己研制的两架飞机带回祖国,为祖国开拓航空事业。他还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思想的中国人。回国后,他奔走呼吁,大力倡导航空救国思想。他说:“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并认为“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为此,特提出以“壮国体,挽利权”的口号作为开创航空的宗旨,号召国人共同努力,强大国家,抵御外侮。

“冯如一号“采用长方形的双翼机结构,鸭式双翼布局,机身、机翼和尾翼等关键部件由木头、帆布和少量钢材构成,整体重量较轻,所以减轻了飞机负担,提升了飞行性能。操控系统借鉴莱特兄弟的翘曲机翼技术控制滚转,同时加装垂直尾翼确保飞行中的稳定性和方向控制。由于这些独特的改进,成就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冯如型”飞机。当时航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尖端领域,作为一名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信息闭塞的国度走出的冯如,却能够自信地涉足高科技领域,不妄自菲薄,专注于领域内认真踏实做事、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抢立世界科技前沿,这样的精神尤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邮箱:bgs@cap.edu.cn
电话:028-88459369 88459301 8845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