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职工」徐兴盛:为梦想而执着的青年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2023-06-25 来源:

明星职工」徐兴盛:为梦想而执着的青年技能人才

2020-07-31 16:50:41 中国航空报

 

 

徐兴盛,航空工业沈飞钳工。1994年出生的他心怀航空梦想,热爱钳工专业,勤于钻研,虚心学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凭着对钳工专业的执着和对航空梦想的追求,他快速成长为专业技术能手,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展示了航空青年英才的风采。

初怀梦想 航空报国2009年,徐兴盛进入沈飞技校。第一次踏进校门,校园里停放的一架飞机立即吸引了他的注意,这架真正的飞机震撼了他。他了解到,原来这架飞机是沈飞公司从原材料开始,一个一个零件地制造、一个一个部件地组装出来的。那一刻,航空梦想在他心中悄悄埋下。

没有高精尖的设备,也没有惬意的工作环境,一把锉刀、几把工具和几个量具,徐兴盛就开始了实习。一天练习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但他有毅力、肯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一边实习,一边接触更多的钳工知识,机械制图、热处理、机加工艺等无不深深吸引着他。一次坐地铁时,他看到全国钳工冠军方文墨的宣传片,方文墨的成长经历让他崇拜不已,还兴致勃勃地赶去听方文墨的讲座。从那以后,他对钳工的热爱更加深刻,练习也更加刻苦,技能水平稳步提升,航空报国的情怀也愈加浓烈。

勤学苦练 传承精神经过不断地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徐兴盛凭借在工作上和技能比赛中的优异表现,成功拜入“大国工匠”方文墨门下,加入了人才济济的“方文墨班”。班组高手如云,各级大赛冠军汇聚于此,班组承担的任务也大多是难度系数大的“硬骨头”。师兄们干起来看似轻松的工作,徐兴盛初次接手却颇为吃力,于是,他又潜下心来跟着师父、师兄们苦练技能。

生产线的工作任务本就繁重,为了不耽误生产进度,徐兴盛严格按照“方文墨班”定下的早、中、晚“三练”标准,早上6点前到单位练习至8点,然后开始上班工作;中午休息,继续抓紧时间在钳工台前苦练技能;晚上加班结束后已经是7点钟了,他仍会留在单位继续练习两个小时。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有时候,师父会安排一些有难度的工作给他,他将这些挑战看作是提升自身的机会,每个任务都力求做到最好。随着经验一点点积累,徐兴盛不仅学到了高超的钳工技能,更学到师父和师兄们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把工作当作事业,把产品看作人品,对航空事业忠贞不渝。扎根生产 攻坚克难

作为一名高技能人才,徐兴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青年人特有的创新能力,参与了多项模具改造创新,并经常在方文墨的指导和建议下自主改造一些工具、量具,这些小改小革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某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公差累计造成配合内尺寸超差,在装配时不能进入另一零件的指定位置。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把工件缝隙里的尺寸做到刚刚符合要求。但由于此工件已经是成品,且形状不规则,无法进行机床加工,所以只能采取人工矬修的办法进行加工。工件内径较小,普通锉刀进不去,更别说保证直线度不得超出0.1毫米,但徐兴盛还是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经过自己仔细研究和与师父多次讨论,他设计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将一个普通手柄和一把比较小的整型锉加工成一把异形锉。使用这把“锉修神器”,他顺利完成了加工任务,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飞机的顺利交付。

除了技术上能力很强,徐兴盛的工作态度也非常积极端正。遇到急件时他总是冲锋在前,加班大干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待每一项产品任务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在他看来,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加工零件的质量,工作效率则影响着产品的交付进度。为了多出活儿、出好活儿,他把工作中的难题作为技术攻关课题,每天早早来到单位研究产品,对照图纸琢磨方法,寻找突破口,乐此不疲。他把工作中的技术攻关当作技能水平提升的捷径,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了体现自己价值的成就感。

徐兴盛与钳工结缘,与航空结缘,他把钳工当作自己的事业,把航空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并为此努力奋斗,绽放航空青年技能人才的光芒。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邮箱:bgs@cap.edu.cn
电话:028-88459369 88459301 8845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