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019倍增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3-06-26 来源:

创新,2019倍增新动力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信念,正如一股喷薄而出的源头活水,激荡起开启新使命、新担当的无穷力量。

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聚焦强军首责的航空人,让信心的航灯倍增新动力、新价值。

从1909到1949,再到2019,时间见证救国报国初心,盛世书写强军强国之景。

航空人用奋斗挺起了大国脊梁和使命担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航空工业从飞机维修起步,自主研发能力从“零”开始。

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指出:“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要坚定担当起超越对手的挑战,坚定担当起领先创新的挑战,建立敢于领先、敢于颠覆、敢于独创的创新文化, 加快变革创新组织方式和激励机制。”

把握大方向,瞄准大目标。盘点2019,航空工业大力实施体系创新工程,夯实跨越发展科技基础;筑牢管理根基,支撑战略落地和运营规范;全面建立新时代航空人才发展体系,汇聚起航空报国的磅礴力量。

2019年9月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航空工业营业收入位列第39位。研发费用达236.82亿元,位列第5。发明专利数达16265件,位列第4。

坚持大格局,成就大事业。2019年航空工业创造了均衡生产交付历史的最好成绩,打破了过去“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各单位破陋习、建机制、动真格,主机单位成为先行者, 配套企业积极跟进。

西飞的“供应链体系+精益单元”、沈飞的“管理创新”、昌飞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陕飞的“化解生产风险+强化质量安全”、成飞的“快速反应+客户管理”都是依靠科学创新的管理方法与更新迭代,靠的就是上下同欲、勇往直前的信心。

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轰6N战略轰炸机、攻击2无人侦察机、攻击11无人机、高空高速无人机等首次亮相,“20家族”成员齐聚一堂,我们在蓝天上镌刻:祖国,生日快乐!

推进大融合,实现大发展。“航空黑科技”是航空人的秘密武器,拿出来就要保证把敌人打到无力还击。

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罗荣怀提出,“要以‘创新要实’为行动准则,加快变革创新组织方式和激励机制,使创新针对需求,引领市场, 取得实效,创造价值,真正实现领先创新的战略目标。”

2019年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航空工业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 铜奖2项,优胜奖8项,并获优秀组织奖。探索实施路径,“五步法”操作流程,技术转移综合平台都是航空人贡献的“航空”方案。

2019年,“新舟”60遥感机在国内首创了“一机六证”并进行适航审查验证工作,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遥感平台,实现了国家遥感观测领域“0”的突破!

大型航空主题实景沉浸式体验——“南天门计划”向公众展示了一个未来感十足的航空工业,以创新、科普、趣味、联动,引领航空展览新概念。公众对航空工业的认可度已经“爆表”。

航空工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 是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象征。创新是推动航空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才是实现航空工业跨越的第一资源。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了更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为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航空工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院士、专家、大国工匠、劳模等领军人物是创新的先锋队,是最可信赖的“定海神针”。

随着人才创新战略的实施,科研人员的话语权、获得感不断提高;企业分配收入向一线倾斜,员工的幸福感、认同感不断增强;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完善,评价、分配体制机制日趋科学, 航空人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不忘本来,吸引外来,走向未来。航空工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架起新时代的“空中丝路”,坚持引进来,聚集全球资源, 与国外主要航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坚持走出去,提升竞争力,发挥军工优势,拓展航空军贸业务。

“我们有太多的日日夜夜,日头连着月亮,点线连成岁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运20飞机总设计师唐长红说:“是这样的坚守,最终创造了国之重器。而我们的国之重器,亦将守护着点线连成的点滴岁月。”

不止步于千里,不停留于江海。“我们的目标是全球市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国航空工业在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发展实践中更加彰显自信。

“坚持全球视野,国际化布局从无到有,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断前进。”中国航空工业在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彰显自强。

大国航空,气象万千!

不忘初心,知道为何出发。牢记使命,践行庄严承诺。中国航空工业正以坦诚、自信、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坚持与世界共享发展。

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车城东七路699号
邮编:610100
邮箱:bgs@cap.edu.cn
电话:028-88459369 88459301 8845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