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洪家光
重大突破!中国几十年发动机难题,被这个普通工人搞定了
源自: 网易新闻 2020-03
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说的是传奇工匠鲁班可造云梯攻城略地。鲁班是古代杰出创造家,传说锯子、曲池、墨斗等等都处在鲁班之手,别看都是些小物件,在那个年代却是生活生产的利器。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一直视鲁班为工匠鼻祖,将建筑行业的优质工程奖命名为鲁班奖,以激励现代人的创造才华。现如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正处于全面赶超英美的途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从无大有,如今被称为“世界工厂”。时代在发展,对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也在进步。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苦于钻研的人都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了万千瞩目的大国工匠。他们一生致力于为国付出,尤其是在攻克西方垄断技术方面,耗费了大量心血,洪家光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作为我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攻克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能买一台小汽车。
一、那些苦中作乐的奋斗年华
上世纪七十年代,洪家光出生在不起眼的农村家庭,那个年代农村远没有现在发展迅速。洪家光的家庭状况并不好,好在穷苦人家的孩子更早的成长。童年时候的洪家光生活十分单调,早早地负担起家中农活。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单靠地里的收成根本吃不饱,于是在劳作之余,洪家光还跟着母亲四处捡垃圾卖钱,可谓风雨无阻。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洪家光更懂得生活的真谛,稍微大了一点之后,洪家光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学一门手艺,将来也能养活自己。虽说家中拮据,父母还是尊重洪家光的意愿帮他报名技校,那个年代能上技校的都是刻苦求学的人,洪家光单纯往返家与学校都需要四个多小时。
对于小小年纪的他来说距离不是问题,学习期间一场勤奋。遇上不懂得问题总要跟在师傅屁股后面搞清楚,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中航工业。
二、那些沉迷钻研的伟大日子
分配到厂之后,洪家光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然而他依旧没有懈怠,深知自己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工作异常勤奋。此时的他就有了成为“大国工匠”的意识,中航工业内部有不少技术精湛的老师傅,洪家光每日都跟在大师后面钻研技术,并且在后来的实践中加入自己的心得。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洪家光边看边记,不知不觉中竟积攒了数十万字的工作心得。其中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洪家光对工作的机制态度,靠着这份执着很快就成了车间内小有名气的工程师,不出一年的时间,车间内的大小机床,洪家光都能熟练操作。
三、厚积薄发,展现工匠风采
洪家光刻苦钻研的态度很快就迎来了回报,上级领导任命洪家光改良航空发动机叶片。但凡是军工设备,必然有着相当高的精准度要求,航空发动机叶片更是如此。需要精湛打磨,不能有任何误差,稍有差池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接到这项任务之后,洪家光丝毫不敢懈怠,立刻成立小组研究。可是这项技术在当时只有发达国家掌握,哪有这么容易破解。耗费了几十个小时造出来的产品都不合格,洪家光没有懈怠,倔脾气上来谁也拦不住,没日没夜的测试改装,或许上天就是眷顾勤奋的人,一个个难题硬是被洪家光攻破了。经过上百次试验打磨,洪家光发表《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论文,为中航工业创造了数不尽的价值。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洪家光也被授予科技进步奖,从一个出身普通的农村少年,到技校学徒,再到如今斩获科技大奖。洪家光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在39岁这年就成了全国瞩目的“大国工匠”。
在一个个专利、一项项耀眼的成就背后,正是他刻苦钻研、不怕艰难的作风以及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国家从来都不会亏待有能力的人,当时的洪家光一天的工资就能买一辆车。很多企业重金来挖,只不过洪家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选在留着航空工业,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最年轻大国工匠,39岁解决航空发动机难题,一天工资买一辆车

他是许许多多平凡人中的一个,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如今却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就。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不过他的故事也在警示着我们,无论从事哪行哪业,只要用心去钻研,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终究会迎来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