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的奋斗史
“我国航空工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航空人的报国史。以吴大观同志、罗阳同志等为杰出代表的几代航空人无私奉献、薪火相传,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奋斗者之歌,打拼出了航空工业今天的“版图”。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航空报国”精神永远是航空人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当前,航空工业迈进了新时代。大任于斯千里远,洗净风霜再征程。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2035年打造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集团,把我国基本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强国;在本世纪中叶,打造出世界领先的航空工业集团,全面建成世界航空强国,用航空梦编织强军梦、成就中国梦!”——源自中航集团官网
一、集团简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专用装备、汽车零部件、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等产业,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23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
二、发展战略
"一心、两融、三力、五化"
"一心":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
"两融":实行"军民融合"、"产业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三力":成为具有"领先创新力、先进文化力、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企业集团;
"五化":坚持“集约化经营、精准化管理、市场化改革、体系化发展、国际化共赢”的发展路径和原则。
三、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艰难起步
2、20世纪60-70年代 自主发展
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航空工业先后成立了材料、技术情报和飞行试验等专业研究院所及飞机、发动机和航空仪表设计室,创办了航空研究院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所、研究所,在相对短时间内建立起了航空工业体系。
到70年代后期,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在东北、华北、华东有了比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的生产能力,而且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三线”地区建成了飞机和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三线”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为以后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3、20世纪80-90年代 全面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航空工业逐步调整工作重点,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开创出了一个改革开放、保军转民、实行战略转移的新时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军用飞机展开了近40个型号的研制,向部队提供了大批航空军事装备;民用飞机开始改变长期发展滞后的局面,进行了20多个型号的研制与改进改型,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项领域;非航空产品生产迅速崛起,销售额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4、1999-2008年跨越世纪

5、2008年至今重组之变
2008年11月6日,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成立了新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整合之初,航空工业明确提出了长期发展战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三年来,航空工业逆势求进、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1%,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利润年均增长超过20%,资产总额跃入5000亿元,在国务院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获得A级,被评为”业绩优秀企业“。
四、业务实力
综合能力的提供者
几代航空人的伟大夙愿,把45万航空人凝聚在一起,激励每个航空人奋勇向前,不断发展壮大,全国省区市拥有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在海外拥有100余个驻外机构;为全国3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亚太、欧美、和非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包括航空产品研发、制造、航空运输服务、新能源、重型机械、特种车辆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众多军民领域产品和服务。
防务力量的提供者
是利剑擎空,是银翼苍鹰,在这片热土上,我们守望着尊严、富足、幸福与安康。肩负富国强军的重任,经历60多年的发展,两万多架各种型号的军用飞机翱翔在蓝色的天空;以"歼-10"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以"飞豹"为代表的歼击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无人机、教练机、预警机以及空空、空面、地空导弹持续装备部队,形成国内航空自主创新体系,在强力支撑中国和平发展的同时,成功打入国际军贸主流市场,为世界和平提供有力保障。
运输能力的提供者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是和平年代航空工业对社会民众坚实的责任。借助强大的科技实力,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运输机。航空工业正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涡桨支线客机制造商,新舟(MA)系列飞机是这一市场有力的竞争者;作为ARJ21新支线客机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不仅承担了90%以上的设计、研发制造和试验飞行工作,而且在中国开创了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运行的新型合作模式;同时,航空工业独立承担了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的研制,以及大部分机体结构研制、部分航电和机电系统研制等。运-8等运输机以及运-12、农-5、小鹰500、海鸥300、领航系列等通用飞机正在更为广阔的民用市场上焕发崭新活力。
科技能力的提供者
33个科研院所,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32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型科研试验设备和设施,凝聚着一大批知名院士、总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专家。60余年的发展,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乃至世界输送源源不断的航空科技成果以及科研产品与服务。作为中国军民用航空装备的主要研制企业,航空工业自主创新活跃,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水平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是世界上独特的可以全系列研发各型航空器、航电系统、机电系统等全品产业链,并能实现完全自主保障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国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