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游达人眼里的宽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保留了清建筑群体,这里是许多到了成都游玩的朋友都必来打卡之地,这里更是成都人对老成都记忆的见证,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整个景区的围合感强,动静布局合理,墙体多为黑灰色,能很好的衬托出每个院落风格独特的门头及装饰,路道上白天是大叶梧桐树洒落的斑驳树影,晚间为地灯星星洒洒的莹光,景色别致又充满了情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关于宽窄巷子,三条巷子地名的由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一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
我去了成都那么多地方,让我感觉还是宽窄巷子最成都。今天的成都,很多老城墙,护城河等都已消失了,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成了老成都的历史见证,最能找回成都的过往,最能体现“千年少城”的味道。漫步在这样的街道,很容易能领悟到:“让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的那种意境美!除了宽巷子、窄巷子的喧嚣繁闹之外,还有井巷子,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相对于以上两条巷子,井巷子较为安静一些,除了左侧东西朝向的文化墙,在整体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和渲染。在井巷子,在这里,一砖一瓦皆为历史的见证,阐释千年古成都曾走过太多的壮阔风雨如今却依旧波澜不惊的模样。这里的商家很少而且分散,街道的商业气氛不那么浓厚,这条巷子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其底部通往西胜街。其实这里更适合拍照,体验感受那份喧闹以外的宁静。
我作为一名旅游达人来看真实的宽窄巷子,它真的不是简单的商业步行街。清代兵丁胡同与川西传统民居自然融合,基本完整保留满族旗人生活遗迹,是老成都千年少城格局的珍贵遗存,是北方胡同文化在南方的不可替代的“孤本”。它应当是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典范,更是成都响亮的旅游名片之一,它很有“成都味道”、很好耍,很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