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于1932年,由于家境的原因,一生一共只读了几天书。她有一个被全国人民都叫响了的名字--翠花。母亲曾跟我说过,她不喜欢这名字,俗倒不打紧,可花太娇贵,太脆弱,生命力太短暂。令我刻骨铭心的是--不知道母亲从哪吸取的精神食粮,她用自己的言行所诠释的生命哲学是那么的通达、超脱,不受名缰利索的束缚。
一、读书——为的是心底敞亮
“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是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说的一句话。每当母亲跟我聊起她年幼时求学的经历,我便能够从母亲的眼神里读出她对求知的渴望和内心的深深遗憾。或许正因为此,母亲尽最大可能给我们兄妹四人创造读书的机会。记忆中的母亲无所不能,织花边、编炕席、绣花、做衣服、养蚕……因此,每当我们和母亲要学费的时候,母亲总是欢快地满口应承,但母亲所付出的艰辛我们都看在眼里,永远铭记在心里。更为可贵的是,母亲的超脱在于她的读书观不是为了我们获得功名利禄,而是“求得心底里敞亮”。
记得大姐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倒数,便产生厌学情绪。一天并非周日的傍晚,大姐带着一篮子从玉米地里挖的天南星回来了,跟母亲说可以卖钱帮家里供两个妹妹上学。母亲当时劝说大姐回校的理由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家里的事有我和你爹呢。咱在学校不会做数学难题就做简单的,简单的不会就多认几个字。去上学不一定是为了拿名次,也不一定是为了找好工作,最起码图的是自己心底里敞亮。”随后,母亲还去请了大姐的班主任亲自做工作,说是上级命令不得违抗。由于母亲的软硬兼施,大姐又回到了学校直至初中毕业。这件事情发生在1970年,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还有15年。
1980年春天,我就读的民办高中宣布解散,在母亲的坚持下,父亲把我送回初中毕业班复读。重新回到学校的我,对父母给我的读书机会倍感珍惜,也好似忽然间对学习开了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高中。1988年,二姐也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考取了师范。随着我们知识的增长,回到家里,母亲和我们聊的最多的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经常地提出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用铝盆腌咸菜后会出现一些小洞洞”、“为什么晚上的时候衣服摩擦会出现火花”、“为什么你四爷用自家的玉米做种子不结玉米呢?”……有的时候,母亲跟我们讲一些她生活中的一些成功体验,比如:把哥哥院里的一颗葡萄树给救活了;给一只被遗弃的满身长疮的小白兔医好了病,全身又重新长出了雪白的毛;成功地嫁接了枣树;把山上的野花移栽到了自家院落里等等。在这样的话题中,我们看到了平凡的母亲身上的不平凡,读到了母亲那份好奇、求知、求真的内心,渐渐感悟到了母亲对人生的达观、超脱,似乎也理解了母亲没有被艰难困苦的生活所压倒的真正原因。
二、做人——首先要讲的是良心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传瞎话的人死后被秤钩挂舌头”、“良心是朵花,做人靠它来当家”,这些是母亲教育孩子的朴素口头语。我们小的时候,母亲给我们讲了许多的民间故事,都是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不贪婪、懂的节约、讲良心的人,而母亲的身体力行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凡是家里有点好吃的,都是先要留给奶奶。72年的时候,奶奶得了半身不遂,瘫痪在床,母亲和父亲精心伺候了3年多,我从没听到母亲说过一句怨言,有时看到已经糊涂的奶奶会拉着母亲的手流泪,会把碗里饭留给母亲吃。母亲的孝心得到了全村人的赞许,我知道这对母亲来讲,十分不易,因为我偶尔从长辈那里,有时也从哥哥那里听到过,奶奶可能由于年轻守寡,自己拉扯3个姑姑和父亲,练就了强悍泼辣的性格。自从母亲进了家门,奶奶和姑姑对母亲百般刁难,从小被宠坏了的父亲也很少能体谅母亲。母亲嫁到我家二十多年来,主要靠了母亲那超常的忍耐和多年的付出,还清了家里的债务,母亲也渐渐得到了奶奶和父亲的信任和尊重。
99年一次回家,趁母亲不在身旁的时候,父亲动情地跟我们讲了母亲的一段经历……你母亲动手术已经2年多了,当时医生告诉我们你母亲最多还有3个月的日子,看来她挺过来了,现在我感觉她好像没病似的,你们也看到了她的气色多好啊!哦,真不错!知道么?这事传到一家口服液公司那里了。有一天,那家公司派人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让你母亲给做广告,说是答应给2千,还免费赠送一套口服液。你母亲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说是我不了解你们产品到底管不管用,假如我宣传出去,万一不符事实,那我不是骗别人瞎花钱么?我可担不起那个责任啊!听了父亲的谈话,我们淌了一脸的泪水。
我2000年的一次回家,母亲拿出一张50元假人民币让我看,说那是父亲赶集找回来的。然后跟我讲了一段这50元假币的故事……有一天,村里街上有来卖货物的,我寻思着把这50元给花出去,可直接送到人家手里我心里就会觉得很不安,就想出一个办法:同时拿2张50元的,让那卖货的人自己挑,如果他自己拿去那假的,就与我无关。你猜怎么着?那人真把那50元假的抽走了,连看都不看就放到包里了。我心里当时先是一松,后是一紧,赶紧折回身子往家走,可心里那个不得劲啊,越走脚步越重。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忽地又想出一个办法,说是那张假的上面有个有用的号码,再把它要回来!重新拿回这张假币,我的心又感觉轻松起来。现在我把它放在家里,可以让大家和真的比一比,也学学怎么去鉴别……这就是我母亲心灵的真实写照,她总是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洗礼和净化。
三、生命——要学会体验和感悟
每次回家,我都喜欢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听她娓娓诉说平生往事,领略她对爱情、对人生、对生命的不断思考和感悟,我从中也感受到了她的思想深度和力度以及对生命体验的质量和层次的质朴而多样。
俗语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可我从母亲那里听到的却是:男人要闯荡,女人要流浪。她具有宽广的胸襟,呕心沥血抚养我们,要求我们先做好人,然后让我们自由去发展,对我们的生活道路包括爱情的选择只发表自己意见而不横加干涉,让我们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而母亲内心对我们的牵挂却化在了我们离开家门前的细细叮嘱中……
“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他人”,这是母亲做人的信条。因此,我们看到的母亲是在村里具有很高威望的人。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经常向别人家借钱借粮,母亲还的粮总要比借的多出一些,到期的钱总是想方设法按期归还。因母亲自己亲手做的酱油和发面的酵母具有很好的口感,母亲总是尽量多做一些送给别人。当母亲因为癌症而动手术回到家里的时候,外面排起了长长的前去看望母亲的队伍。而就在母亲病重的时期,母亲还给求上门来的街坊邻居缝制给小孩接生的斗篷或者给老人送终的寿衣。我曾抱怨过母亲,怎么会那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母亲的回答却极为平静:这点活累不坏的,这说明我对别人还是有用的……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母亲对美的追求执著而热烈,留给了我们许多既快乐幸福有时又带有伤感甚至令我们心颤的回忆。记得我7岁的时候,由于大侄女的出生,我家里收了一些亲朋好友赠送的3尺花布,母亲征得嫂子的同意,用一块花布和零碎布头搭配,为我做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这也是我记事以来穿的第一件新衣。在一个赶集的日子,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和二姐穿着漂亮的衣服去20里路远的镇上照相。当我面对照相机刚咧着大嘴笑,未曾料遭到摄像师的厉声呵斥,因为我刚好掉了两个上门牙,所以,我童年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紧紧地咬着双唇。每当我端详着这张照片,我内心溢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感谢我的母亲能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记忆。在我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后,由于个人的偏好,经常是穿着牛仔装、运动服、文化衫出现在母亲面前,母亲领我到村头的工厂去看那里花枝招展的女孩,要求我赶集去买新衣服。再以后回家,为了讨母亲的欢心,我总是临时随便给自己买一身廉价的鲜艳亮丽的衣服,同时精心给母亲挑选衣料,每一次母女的相见总是有分外的惊喜!就在母亲动完手术的那年年底,我们姐妹三个都回到了家里,说笑之后,母亲说:我给你们看一样东西。然后,母亲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红的包袱托在了手里,打开一看,有一件大襟、盘扣的外表紫色印花、里衬白底蓝色小碎花的旗袍,再下面有一条大红的直筒肥腰的薄棉裤。当时我几乎要窒息,母亲的声音从耳边幽幽的传来:这是我为自己--送老衣服—趁你父亲不在家--。我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一股悲怆的泪水积满了胸腔……
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病后,我们在她面前不敢触碰生与死的问题,而母亲自己却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观念。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她说我现在要走的话,象秦可卿一样走在了一个好时候,无牵无挂,看看王熙凤在家道败落的时候死去,被一床破席打发了事,觉得枉了一生的荣华富贵。01年的年底,母亲被病魔折磨的已经卧床不起。村委要换届选举,许多好心人要代母亲投票,而倔强的母亲提前开始辨认那些候选人名字里的字,最后自己亲自去参加了投票。用母亲的话说:我投的人选中选不中不当紧,关键是我投出了自己信任的,能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一票,我对得起了我自己!02年,同疾病已经战斗了5个年头的母亲体力渐渐不支,感情告诉我们,母亲不会撇下我们而去的,可理性催紧了我们回家的次数。在一个周末,我和二姐几乎不约而同从外地回到了家里。当天下午,母亲用非常低微而清晰的语言跟我说了一句:“我可能不行了……你爱吃饺子,咱今晚包饺子,自家的大白菜口味好!”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当天晚上,母亲开始深度昏迷,在微微的鼾声中于次日凌晨四点离开了我们,记得当时墙上挂钟敲了四下。我怎么也不相信:生与死的距离怎么会就在一瞬间,就这冷酷的一刹那,把我和母亲搁在了两个世界!
母亲走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好似被掏空了,身体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随时间的推移,再回过头来,慢慢地细细地去阅读、体味母亲,母亲的言行又使我的心又渐渐地充盈了起来。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没有母亲的生活虽然令人百倍的惆怅,可她对我们的爱就好似一口静静的深井,里面有用之不竭的清水。她对人生的态度能使我们在浮躁的社会里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与平和,指导着我们踏实、快乐、轻松地走好人生之路……母亲,我真的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