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1. 从了解职工需求、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升迁的机会、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企业的认可、提高个人学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2. 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
做好思想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思想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3. 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职工渴望企业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企风,好的企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